时间: 2025-04-27 09: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6:24
咄咄出匣风雷惊,
曹子登坛劫齐盟。
督亢图尽机不决,
荆轲手中是顽铁。
长桥老蛟何太馋,
身沐腥血出吴潭。
英雄成名仗一剑,
千里取胜马如电,
楼兰头血战袍溅。
此剑矫健龙虬如,
此宝忍将犬羊污,
拂拭苔花且深图。
智勇自甘落人后,
五更古壁生铜吼。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宝剑的威力与历史的英雄情怀。开篇便提到剑出匣时的惊人气势,如同风雷震动;接着提及历史人物曹操登坛的豪情和荆轲的勇敢。诗中对英雄和战争的描绘,表现了对宝剑与英雄成就的赞美,剑在战斗中是胜利的象征,能助英勇之士千里取胜。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宝剑的珍视与对英雄智勇的独特理解,强调了志向与气魄的重要性。
李长郁,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豪放激昂为特点。他的诗作往往融入历史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可能是在对历史英雄和战斗精神的反思中产生的,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宝剑这一象征力量的赞美。
这首《宝剑篇别同年黄方舟中翰》通过描绘一把宝剑,展现了历史的浩然正气与英雄的豪情。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字句间透露出对古代英雄的崇高敬意。诗中“咄咄出匣风雷惊”一句,开门见山地展现出宝剑的威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提及曹操与荆轲,既是对历史的引申,也是对英雄气概的传承。整首诗在描述剑的过程中,结合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使得作品更具层次感与深度。最后一句“智勇自甘落人后”,则是对英雄气概的反思,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给人以启迪。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剑的赞美,更是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英雄与宝剑,强调勇气与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思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倡导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精神的传承。
诗中提到的“曹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咄咄出匣风雷惊”中的“咄咄”形容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荆轲是以什么著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