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1: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1:40:21
春菜
作者: 苏轼 〔宋代〕
蔓菁宿根已生叶,
韭芽戴土拳如蕨。
烂烝香荠白鱼肥,
碎点青蒿凉饼滑。
宿酒初消春睡起,
细履幽畦掇芳辣。
茵陈甘菊不负渠,
绘缕堆盘纤手抹。
北方苦寒今未已,
雪底波棱如铁甲。
岂如吾蜀富冬蔬,
霜叶露牙寒更茁。
久抛菘葛犹细事,
苦笋江豚那忍说。
明年投劾径须归,
莫待齿摇并发脱。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蔬菜生长情况。蔓菁的根部已经发出了新叶,韭菜的芽儿像蕨类植物一样露出土面。香荠的香气扑鼻,白色的鱼也因肥美而美味可口;青蒿的嫩芽点缀着凉饼,口感滑腻。宿酒刚消,春困渐醒,我轻装走入幽静的小田地,采摘芳香的辣椒。茵陈和甘菊的清香没有辜负我,细致的手指在盘子上轻轻抹过。北方的寒冷依旧没有消散,雪下的波纹如铁甲般坚硬。相比之下,我所处的四川冬天的蔬菜丰盛,霜打后的叶子在露水的滋润下生长得更加茁壮。长久以来我抛下的蔬菜,仍是微不足道的细事;而江豚的苦笋则让我忍不住想要说起。明年我若要去京城上任,必须提前回去,不要等到牙齿松动、白发苍苍时才后悔。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曾多次遭受贬谪,生活经历丰富,深刻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
《春菜》写于苏轼贬谪期间,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蔬菜,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春菜》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和丰收的喜悦。苏轼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蔓菁”、“韭芽”、“香荠”等,生动地展现了春菜的生长状态,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描绘了蔬菜的生长,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诗中“宿酒初消春睡起”一句,传达了诗人从醉梦中醒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种从睡梦中苏醒的状态象征了新生和希望。而“细履幽畦掇芳辣”,则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他在田间小道上漫步,采摘春菜,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在后面几句中,苏轼对比了北方的寒冷与南方的温暖,表达了对四川温暖气候的赞美。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故乡情怀,也隐含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最后,诗人提到“明年投劾径须归”,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展望与对现状的思考,提醒自己要珍惜时光,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
《春菜》通过描绘春天的菜蔬生长,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达了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韭芽”有什么特征?
苏轼在诗中对比了哪两个地方的气候?
诗中的“明年投劾径须归”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