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6:47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三乘归净域,万骑饯通庄。
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
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
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
三乘法门归于清净的境地,万马齐发送行至通庄。
临近日落之时,离亭愈加接近,漫漫长路离别在即。
在荆南轻扶法杖与钵盂,渭北边界设有渡津和桥梁。
何时才能得真果,重返帝乡与众相聚?
作者介绍:宋之问,字子文,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因其诗作多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沙门玄奘返回荆州之际,表达对其归来的祝福和对佛教理想境地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对宗教及其传播的重视。
这首诗以悠远的意象和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送别沙门的情景,夹杂着对佛教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以“三乘归净域”引入,表达了对佛教理念的认同,接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人马众多,气氛庄重。诗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也十分细腻,“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一句,表现出夕阳西下时的惆怅,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给人一种漫长旅途的无奈。随后提到“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则通过对地点的叙述,增强了离别的现实感与距离感。最后以“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收尾,表达了对再相聚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映射了人们在纷繁世事中对精神归宿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与向往,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