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3:36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六只神鸟飞回了华丽的玉辇,双树旁谒见了金色的仙人。
祥瑞的鸟儿带来了书信,神龙在泉水中吐出甘露。
心灵净化后远离了尘世,智慧的思维独自超越了禅宗。
塔楼上香花环绕的地方,山川环抱着日月的天空。
梵音悠扬穿透了时光,空灵的乐声依附在云端。
今天我登上仁寿寺,长久地凝视着法镜的圆满。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工整的律诗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幸三会寺的应制诗,表达了对宗教和自然的敬仰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
宋之问的《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是一首充满宗教色彩和自然美的律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理解与敬仰。诗中通过描绘瑞鸟、神龙等意象,表现了对祥瑞和灵性的追求。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高超技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宗教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升华。尤其最后一句“长看法镜圆”,不仅是对佛教智慧的赞美,也传达了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弥漫着一种空灵的气息,仿佛在引导读者向内心深处探索,追寻那份安宁与智慧。它不仅是一首应制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唐代人们对宗教与自然的和谐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智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六飞”指的是什么?
a) 六只神鸟
b) 六个神仙
c) 六个山头
答案:a) 六只神鸟
“净心遥证果”中的“净心”是指什么?
a) 清净的心灵
b) 平静的心态
c) 没有烦恼
答案:a) 清净的心灵
诗中提到的“法镜”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真理
c) 自然景色
答案:b) 智慧与真理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