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41
鲁忠王挽词三首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这首诗中提到同盟会的五月,忠王的遗体归葬,三条路通向他的坟墓。阳光惨淡,照在咸阳的树上,渭水的桥也显得寒冷。偶尔看到朱鹭在空中飞舞,仍然能认出那骄傲的紫骝马。泉台上静默的恨意,从今往后不再吹奏玉箫。国家给予忠良之士荣宠,生死之间尊重忠良。山河因此而裂,追尊的是父子王。人们悲伤着槐树下的月亮,马儿踏着霜冻的槿原。分别向天京的北方,悠悠的路途漫长。树影迎接朝阳,撞响了晨钟,期盼早霞。故人们在宿草上悲伤,朝中使者的号角声凄惨。气势如冲天的剑,星星却没有犯斗的舟。唯余孔子的宅子,依旧与鲁王家相连。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事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悼念鲁忠王而作,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惋惜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对忠贞不渝的追思。
这首诗在褒扬鲁忠王的同时,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重与哀伤的气氛,紧接着用“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描绘出一种苍凉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悲伤情感。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表现出对忠良之士的怀念,朱鹭与紫骝马的意象,赋予了忠王以高洁与骄傲的形象。而后面的“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则表达了对往日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尽管现实是如此悲惨,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在继续。这首诗既是对鲁忠王的悼念,也是对忠良精神的歌颂,体现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忠王的哀悼,以及对忠良精神的尊重与追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朱鹭”象征什么?
A. 低贱
B. 高洁
C. 友谊
D. 亲情
诗中“日惨咸阳树”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A. 明亮
B. 悲凉
C. 欢乐
D. 热闹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忠良精神
C. 友情
D. 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