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5:41
梵筵光圣邸,游豫览宏规。
不改灵光殿,因开功德池。
莲生新步叶,桂长昔攀枝。
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
闻韶三月幸,观象七星危。
欲识龙归处,朝朝云气随。
在这光辉灿烂的圣殿中,佛教的盛筵照耀着四方,游人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宏伟的建筑和景观。灵光殿依旧如昔,功德池也新近开辟。莲花从新叶中绽放,桂树依旧高耸如昔。涌现的塔楼在庭院中显现,飞阁在海面上仿佛移动。三月的韶光令人欢喜,仰望七星显得格外高远。想要了解龙的归处,唯有每天随云气而行。
“龙归处”可引申为对于理想境界或终极归宿的追寻,常常在古诗词中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宇宙的思考。
作者介绍:宋之问(648年-713年),字子文,号宗之,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和古风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人受邀到荐福寺进行应制诗的创作,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奉和荐福寺应制》是一首描写佛教寺院美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开头“梵筵光圣邸”即以明亮的光辉点明了寺院的神圣与庄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氛围。诗中描绘的景象如莲花和桂树,象征着清净与长青,传达出一种永恒的美感。尤其是“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将寺院的高楼与大海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极为生动,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时时变幻的自然之中。
后半部分“闻韶三月幸,观象七星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整首诗以轻快的语调、精炼的用词,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光殿”是指什么?
“闻韶三月幸”中的“韶”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