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9:10
绳床茅屋下,独坐味闲安。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在绳床的茅屋下,独自坐着,享受这闲适安宁。
苦行已久,没有年轻的弟子,忘却了世俗的机巧,躲避官吏的干扰。
是非之事已经平静很久,夏季和冬季的交替也应该变得困难。
更进一步领悟到真实的本性,心中的尘虑渐渐得以放宽。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思想受到道家和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性格清高,喜爱隐居生活。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自我内心的独立思考,作品风格简朴而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隐居的生活中,反映了他追求清静和内心安宁的心态,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与超脱。
《题惟幹上人房》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充满了淡淡的哲思与情感。诗人通过“绳床茅屋下”的描写,展现了他简朴的居所和独处的状态,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中的“苦行无童子”更是表明了他已远离世俗,选择了孤独的修行生活,似乎在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一句中,诗人把世俗的纷争比作季节的更替,暗示着他已与这些纷扰无关,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地。他对尘世的无常有了深刻的领悟,逐渐放宽了心中的烦恼。
最后两句“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则是诗人思想的升华,真正理解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真实,心中的杂念逐渐淡化,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本性的回归。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更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传递出一种超越凡尘的智慧与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宁静与真实本性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的智慧与豁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绳床茅屋”象征着什么?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更悟真如性”中的“真如性”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