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8:42
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
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
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在东城的屏风下独自居住,今天有客人来我家。
为了款待客人,我从仓库中取出粮食,舂来黍米;
又在菜畦里采摘新鲜的蔬菜。
酒水虽然不多,但我还是希望能痛快地喝几杯,
即使没有鱼肉可供招待,我也不在乎。
我把新写的诗句都拿出来,想要与朋友交流,
却对于那些我尚未理解的书籍感到困惑。
秋天的藤条生长得慢,竹子上的雨水依旧残留。
谁来帮我点亮烛火,这凉爽的夜空中有着明亮的月光。
耿湋,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主要活动于晚唐。其诗风清新洒脱,常描绘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此诗创作于唐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欢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喜侯十七校书见访》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友人相聚的诗作,诗中以平淡的语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开篇即描绘了东城的居所,展现出一种独自生活的状态,而随着友人的到访,生活的热闹气氛逐渐浓厚。诗人用“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来表达自己的待客之道,虽无丰盛的酒肉,但却能以简朴的食物来款待朋友,显示出其真诚和质朴的品格。
整首诗在描绘日常琐事中,流露出友谊的温暖和生活的平和。诗句“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学问的渴望和苦恼,形成了诗人的内心冲突。最后两句“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则呼应了整首诗的意境,既有对夜晚清幽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友人来访,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展现出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发廪因舂黍”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待酒食的态度是?
“凉空有望舒”中的“望舒”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