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0:09
何须学从宦,其奈本无机。
蕙草芳菲歇,青山早晚归。
广庭馀落照,高枕对闲扉。
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
艰难逢事异,去就与时违。
遥忆衡门外,苍苍三径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屑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无须学习去做官,因为本性使然。蕙草的芳香已经消退,青山的景色在早晚之间仍然如故。庭院中余晖洒落,诗人高枕无忧,面朝闲扉。树叶的颜色渐渐迎来了秋天的成熟,蝉鸣声在雨后变得稀少。世事艰难,遇到的事情各不相同,随之而来的去留也与时代背道而驰。远远回忆起衡门之外的情景,青翠的三条小径显得微茫而遥远。
耿湋(字子华),唐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创作于晚夏时节,正值自然景色逐渐变换之际,诗人借此时刻抒发内心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晚夏即事临南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何须学从宦”道出诗人对仕途的拒绝,言外之意是对浮华世界的不屑。接着,诗人描写了夏末的自然景象,蕙草的香气已不再,青山依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广庭馀落照”,通过庭院的余晖,映射出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安逸,表现了他对无忧生活的渴望。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叶逐渐变色,蝉声也变得稀少,表现出生命的成熟和衰退。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艰难逢事异”,则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处境的变化。
最后以“遥忆衡门外,苍苍三径微”作结,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宁静小径,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怀旧。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拒绝,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追求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轻视
C. 忍耐
D. 不关心
“树色迎秋老”中“秋老”的意思是?
A. 树木长得茂盛
B. 树木逐渐枯萎
C. 秋天来临
D. 树木开花
诗中提到的“苍苍三径”象征什么?
A. 官场的繁华
B. 隐逸的生活
C. 繁忙的城市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耿湋的《晚夏即事临南居》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官场的拒绝,而王维则在山水描写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两首诗都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着重点略有不同,前者更偏重自然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以上为《晚夏即事临南居》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