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13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耿湋 〔唐代〕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归国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国家的思念与对使者的祝愿。远方的国度传播着王朝的文化,儒家学者得到了使者的传达。六位君主的典籍已经成形,万里之外的丝绸之路上,寄托着亲密的关系。云水之间孤舟相连,恩惠和私情都在于个人。龙节的归去是如此悠长,渺茫的蜃楼在新天地中浮现。前方的路在暮色中延续,波涛中又迎来了春天。黄昏与黎明交替,神灵探问着船人。城邑之间分隔华夏,衣服和礼仪则仿佛是缙绅的装束。待到礼仪和使命完成后,回归的路上切勿迷失方向。
作者介绍:耿湋,字公辅,号四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中央政府,作品多涉及边塞、战争等题材,以豪放和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耿湋担任使者前往新罗时,表达了对新罗的文化传播的赞美以及对使者的美好祝愿,深刻反映了唐代的对外交往及文化交流的背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诗人在开篇便提到“远国通王化”,显示出对新罗的重视与期望。接着,通过“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描绘了新罗与唐朝之间的官方关系,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商贸的繁荣。诗中“云水连孤棹”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孤寂,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诗人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渺茫,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后半部分则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对使者的深情祝福,尤其是“归路勿迷津”,更是对使者归途的关切与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文化自信与历史的厚重感,体现了唐代的开放与包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文化交流的描写,表达了对使者的美好祝愿,强调了唐代与新罗之间的友好关系与文化传承。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远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诗中“云水连孤棹”表达了什么意境?
诗中的“归路勿迷津”表达了作者对使者的什么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