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2:19
海上乘查便合仙,若无仙骨未如船。
人间亦有支机石,虚被声名到洞天。
在海上乘船如同仙人,如果没有那种仙骨气质,船也不过是个空壳。
人间也有支机石,虚名只不过是到达洞天的工具。
崔道融(约704年-约754年),字宗之,号少华,唐代诗人,作风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海上时所作,表达了对人间与仙境的思考。诗中通过船的比喻,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理想和名声时的真实与虚妄。
《寓题》以海上乘船为背景,运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哲理。诗的开头以“海上乘查便合仙”引入,令人联想到在广袤的海面上,唯有乘风破浪的船才能与仙人相提并论。然而,诗人紧接着又指出,若没有“仙骨”,即真正的才能与气质,船也只能是无根的虚壳。这种对比不仅展示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的残酷。
接下来的“人间亦有支机石”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暗示即使在凡间,也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机缘和基础。然而,最后一句“虚被声名到洞天”则引发了深层的思考,声名的虚幻与洞天的理想之间的距离,提醒人们名声的追寻往往可能是空洞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修为和真实的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崔道融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语言简练却含义深远,给人以启示。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修为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追求名声与理想时,需关注自身的真实价值,而非仅仅追逐外在的虚名。
“海上乘查便合仙”中的“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仙骨”是什么的象征?
“虚被声名到洞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