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循梅路口四首

《循梅路口四首》

时间: 2025-05-04 00:04:22

诗句

三十年来边宿兵,大农无计饱连营。

元来有个浮盐策,南渡诸贤未讲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4:22

原文展示:

三十年来边宿兵,大农无计饱连营。元来有个浮盐策,南渡诸贤未讲明。

白话文翻译:

三十年来我在边疆军营驻守,农民没有办法让粮食充足地供应军队。原本有一个关于浮盐的政策,但是南渡的众多贤士们并没有将其讲明。

注释:

  • 边宿兵:驻守边防的士兵。
  • 大农:这里指的是农民或农业生产。
  • 浮盐策:指一种关于盐的政策,可能与盐的生产和流通有关。
  • 南渡诸贤:指的是南方的学者、贤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洮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作为一名身处边疆的士兵,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农民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循梅路口四首》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战争与农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中表现了三十年边疆驻守的艰辛,士兵的生活困顿与农民的艰难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国家在战乱中的脆弱与无奈。特别是“无计饱连营”,让人感受到士兵们因缺乏粮食而承受的深重苦痛,突显了战争对生计的压迫。

而“浮盐策”则暗示了当时社会政策的缺失与不完善,虽然有相应的政策,但缺乏有效的实施和解释,使得人们依然处于困境之中。这种对比不仅引发了对历史的反思,也让人们对当下的社会治理提出了疑问。

整首诗通过描写士兵与农民的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刘克庄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思考和强烈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年来边宿兵:诗人自述在边疆驻守的经历,暗示了长时间的战斗和生活的艰辛。
  • 大农无计饱连营:描述了农民在战争中的无奈,粮食不足以养活士兵,强调了战乱给民生带来的困扰。
  • 元来有个浮盐策:提到存在的盐政策,表明并非没有解决办法。
  • 南渡诸贤未讲明:揭示了贤士们未能将政策传达清楚,暗示了社会治理的缺失。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提及浮盐策,指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反映了政策的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战争苦难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国家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宿兵:象征战争与牺牲。
  • 大农:代表普通百姓与农业生产。
  • 浮盐策:象征政策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盐策”主要指什么?

    • A. 盐的生产政策
    • B. 农业政策
    • C. 战争政策
  2. 诗人对边疆士兵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 A. 忽视
    • B. 关心
    • C. 提倡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农业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刘克庄的作品都关注民生,但杜甫更注重诗中的情感表达,而刘克庄则强调社会政策的缺失与历史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稚禅师 思君吟寄□□生 掩关铭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 寄崔柳州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十七 蛱蝶请客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虾蟆请客 小妇吟 感古四首 与马异结交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平格 无名之璞 帝弓 寸字旁的字 黔驴之技 屯兵 至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开钱 工字旁的字 迷恋骸骨 助结尾的成语 大经大法 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品而第之 老蚌生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