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4:22
三十年来边宿兵,大农无计饱连营。元来有个浮盐策,南渡诸贤未讲明。
三十年来我在边疆军营驻守,农民没有办法让粮食充足地供应军队。原本有一个关于浮盐的政策,但是南渡的众多贤士们并没有将其讲明。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洮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作为一名身处边疆的士兵,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农民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注。
刘克庄的这首《循梅路口四首》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战争与农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中表现了三十年边疆驻守的艰辛,士兵的生活困顿与农民的艰难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国家在战乱中的脆弱与无奈。特别是“无计饱连营”,让人感受到士兵们因缺乏粮食而承受的深重苦痛,突显了战争对生计的压迫。
而“浮盐策”则暗示了当时社会政策的缺失与不完善,虽然有相应的政策,但缺乏有效的实施和解释,使得人们依然处于困境之中。这种对比不仅引发了对历史的反思,也让人们对当下的社会治理提出了疑问。
整首诗通过描写士兵与农民的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刘克庄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思考和强烈的情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战争苦难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国家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希望。
诗中提到的“浮盐策”主要指什么?
诗人对边疆士兵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