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记十首

《杂记十首》

时间: 2025-05-07 22:09:35

诗句

绿野池新凿,平泉墅又开。

乃知造凉殿,谏者不能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9:35

原文展示:

绿野池新凿,平泉墅又开。乃知造凉殿,谏者不能回。

白话文翻译:

绿野上新开凿了一口池塘,平泉的别墅又新建起来。由此可知,即使是为造凉爽的殿堂,劝谏的人也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注释:

  • 绿野:指的是绿油油的田野。
  • 池新凿:新开凿的池塘。
  • 平泉墅:平泉的别墅,墅指的是别墅或小居所。
  • 造凉殿:建造凉爽的殿堂,通常是为了避暑。
  • 谏者:指的是那些劝谏的人,通常是指忠臣或直言之士。
  • 不能回:无法改变或回转,指劝谏的效果微乎其微。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谏者不能回”暗指那些试图劝谏的忠臣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悲哀,反映出一种对社会政治现状的无力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子云,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精通诗词、词曲,尤其擅长五言、七言诗。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事变化,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象。开头两句用“绿野池新凿,平泉墅又开”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仿佛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池塘的开凿和别墅的建设不仅是人类活动的体现,也暗示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与追求。然而接下来的“乃知造凉殿,谏者不能回”则将这种美好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那些试图劝谏却无能为力的忠臣的同情与惋惜。这种情感在宋代的政治环境中尤为突出,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出了对社会政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野池新凿”: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景象,暗示人们在努力改善生活环境。
  • “平泉墅又开”:继续描绘建设的景象,强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乃知造凉殿”:表明人们为求得凉爽而建造殿堂,反映出对理想环境的追求。
  • “谏者不能回”:揭示了对于那些试图劝谏的人的无奈与悲哀。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景象与政治现实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 象征:凉殿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生活,而谏者则象征着忠诚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变化,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现状的无奈与对忠臣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野: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池塘:象征自然与和谐,暗示人们对环境的重视。
  • 凉殿: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人们的追求与渴望。
  • 谏者:象征忠臣与直言之士,表现出对理想的坚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野池新凿”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城市的繁华
    • B. 乡村的自然
    • C. 战争的残酷
  2. “谏者不能回”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3. 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个人情感
    • B. 社会政治
    • C. 生活琐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都有深厚的情感,但刘克庄更关注社会政治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归隐之美。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丁未上元月色达晓如昼予斋居属贰车领客 湖中微雨戏作 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 春日杂兴 己酉元日 明日复得五字 感秋 山家 明日复理梦中意作 闲中信笔二首 其一 追和陈去非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亚健康 气象万千 卷甲束兵 不遗余力 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投网罗 晩渡 单耳刀的字 夕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左文右武 累诫不戒 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元开头的成语 死生契阔 瓦字旁的字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皿字底的字 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因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