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放言 其四

《放言 其四》

时间: 2025-07-27 22:11:06

诗句

万里先行脚,三家晚闭关。

曾求诗入海,亦作史藏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11:06

放言 其四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里先行脚,三家晚闭关。曾求诗入海,亦作史藏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万里之外,脚步已然先行;而三家门庭却晚闭了关。曾经想把诗作投入大海,也希望能有史书般的深藏于山中。

注释:

  • 万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象征着长途跋涉。
  • 先行脚:指的是走在前面,领先于他人。
  • 三家:这里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某些名门望族,或是特定的闭关自守之人。
  • 晚闭关:指的是在晚些时候关闭门户,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
  • 求诗入海:想把自己的诗作投身于浩瀚的海洋之中,意在表达对诗歌传播的渴望。
  • 史藏山:将自己的诗作深埋于山中,暗示对历史的追求和对个人成就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洲,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其雄浑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志向,常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借此表达对历史、对文化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放言 其四》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抱负与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开篇“万里先行脚”,以一种气势磅礴的姿态,表现出诗人远大的理想与追求,暗示自己在追寻理想道路上的执着与坚定。而“三家晚闭关”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出当时社会中某些人对外界的封闭与无视,显示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接下来的“曾求诗入海”,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像海洋一样浩瀚,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传颂,同时也隐含了对个人成就的渴望。最后一句“亦作史藏山”,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被历史铭记的愿望。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呈现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万里先行脚”:诗人自比远行者,表明自己已有所作为,走在时代的前面。
    2. “三家晚闭关”:通过对比,揭示出社会中一些人对外界的封闭和自我限制。
    3. “曾求诗入海”:表达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如大海般广阔,传播得更远。
    4. “亦作史藏山”:愿意将自己的诗作留存于历史之中,成为后世的财富。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万里”与“三家”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和他人的差距。
    • 象征:海与山象征了广阔与深沉,分别代表了诗歌传播的希望和历史的厚重。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对历史传承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意象分析:

  • 万里: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艰辛与远大目标。
  • :广阔、包容,象征诗歌的传播与影响力。
  • :稳定、深厚,象征历史的积淀与诗作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里先行脚”表达了什么意图?

    • A. 诗人对远行的向往
    • B. 诗人自比于先行者
    • C. 诗人对他人的批评
    • D. 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2. “三家晚闭关”的意思是:

    • A. 三家早早关门
    • B. 三家对外界的封闭
    • C. 三家热情接待客人
    • D. 三家的兴衰变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放言 其四》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刘克庄更注重历史的深远影响,而李白则更强调当下的豪情与畅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声声慢·六铢衣细 瑞鹤仙·辘轳春又转 风流子(前题) 生查子(稽山对雪有感)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烛影摇红 其七 越上霖雨应祷 解语花(立春风雨中饯处静) 绛都春(夷则羽,俗名仙吕调为郭清华内子寿)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萍踪靡定 高字旁的字 畏刀避剑 幽狱 酣痛淋漓 派位 碍口识羞 三盈三虚 传译 巨黍 饮结尾的成语 轻于鸿毛 干字旁的字 包含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