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9:33
君子称一善,馨香遍九垓。
小人妒一善,处处生嫌猜。
口如暴死人,铁尺拗不开。
稂莠蚀田髓,积阴成冬雷。
因知咋舌人,千古空悠哉。
君子称赞一个人的善行,芳香之气遍布九天。
小人嫉妒一个人的善行,到处生出猜忌和嫌隙。
他们的嘴巴如同暴风骤雨,难以用铁尺来拗合。
杂草侵蚀良田的根髓,阴云积聚成冬天的雷声。
因此,知道那些轻易指责他人的人,千古以来都是徒然的。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比,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品德的看重,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君子之道”。
贯休,字子美,号蓉峰,唐代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卒年不详,曾任职于唐王朝,因不满政治腐败,辞官隐居,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及咏怀诗。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偶作》创作于社会动荡、士人纷争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君子与小人对比的描绘,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与批判,表达了对善行的赞美和对嫉妒心态的不满。
贯休的《偶作》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展示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鲜明对比。诗的开头便以“君子称一善,馨香遍九垓”引入,君子以德行而受到赞誉,善行如芳香般扩散,影响深远。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强调了善行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君子之德的广泛传播。
而随后的“小人妒一善,处处生嫌猜”则转向了小人心态的阴暗面,他们因为妒忌而生出嫌隙,表现出对善良的排斥与攻击。诗人通过“口如暴死人”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人嘴巴的恶毒和攻击性,暗示了社会上对善良的恶意中伤。
接下来的“稂莠蚀田髓,积阴成冬雷”则引申了小人的行为对社会的侵蚀,表明恶劣风气的积累最终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结尾一句“因知咋舌人,千古空悠哉”则引发读者思考,历史上那些轻易指责他人的人,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形象的描绘,揭示了善与恶、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斗争,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整首诗探讨了善与恶的对立,强调了君子的德行应受到赞美,而小人的嫉妒与攻击则是社会的毒瘤,最终反映出对善良的珍视与对恶行的反思。
诗中“君子”与“小人”分别象征着什么?
A. 智慧与愚昧
B. 善良与嫉妒
C. 富贵与贫穷
“馨香遍九垓”是形容什么的影响?
A. 恶行
B. 善行
C. 战争
诗人用“稂莠蚀田髓”来比喻什么?
A. 幸福
B. 妒忌
C. 恶行对社会的侵害
与贯休的《偶作》对比,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讨论了人性的善恶,但更加聚焦于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而贯休则更为抽象地探讨了社会风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