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5:19
小圃傍城郭,闭门芝朮香。
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
元化善养性,仓公多禁方。
所活不可数,相逢旋相忘。
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
我欲东南去,再观双桧苍。
山茶想出屋,湖橘应过墙。
木老德亦熟,吾言岂荒唐。
小小的园子靠近城墙,闭门后弥漫着芝麻和药草的香气。
名声随着市井之人而隐没,德行与美好的树木长久地存在。
元化(指老子)善于养性,仓公(指仓颉)有许多禁忌。
活着的事物数不胜数,相遇时又很快忘记。
但我只喜爱宾客的到来,酒满堂,花满地。
我想要去东南方,再次观赏那苍翠的双桧树。
山茶花仿佛在屋外盛开,湖边的橘子应该越过墙去。
古树虽老,德行却更加成熟,我的言语难道荒唐吗?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擅长诗、词、文。
《种德亭,并叙》创作于苏轼晚年,时局动荡,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诗中流露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人际关系的淡薄感到失落。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他的小园,隐喻着宁静与清雅,似乎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第二联通过对名声和德行的对比,表现了苏轼对名利的淡漠,强调内在的德行才是长久之道。元化与仓公的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养性与文化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后半部分展现了苏轼对宾客来访的欢迎,表现出他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生活乐趣的追求。最后两句描绘了他对东南美景的向往,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清幽的园中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情与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强调了个人内心的修养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及对生活的热爱。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元化”指的是哪位哲学家?
A. 孟子
B. 老子
C. 庄子
D. 荀子
诗中所描绘的小园子代表了什么?
A. 世俗名利
B. 内心的安宁
C. 竞争与斗争
D. 繁华的市井
“我欲东南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现实的逃避
对比苏轼的《种德亭,并叙》和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苏轼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