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声远往杭州 其四

《送声远往杭州 其四》

时间: 2025-05-08 20:34:59

诗句

舟向孤山柳外堤,知从处士问幽栖。

故人亦是林和靖,家有梅花作女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34:59

送声远往杭州 其四

原文展示:

舟向孤山柳外堤,
知从处士问幽栖。
故人亦是林和靖,
家有梅花作女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小舟正驶向孤山的柳树堤岸,我知道你会向隐居的士人请教关于幽静栖息的地方。我的老朋友正是林和靖,他的家中种有梅花,梅花就像他的妻子一样。

注释:

  • :船,这里指小舟。
  • 孤山:指杭州西湖中的孤山,是一个著名的景点。
  • 柳外堤:指孤山外的柳树堤岸。
  • 处士:隐士,不愿仕途的人,指向往隐居生活的人。
  • 幽栖:隐秘而安静的栖息地。
  • 故人:老朋友。
  • 林和靖:指唐代诗人林逋,以隐居生活和梅花著称。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号澄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情怀,崇尚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屈大均赴杭州时,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舟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向孤山进发的情景,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处士”和“故人”,不仅指向具体的人物,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林和靖作为古代隐士的代表,拥有梅花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开头“舟向孤山柳外堤”,营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柳树的柔美与小舟的轻盈相得益彰,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接着提到的“知从处士问幽栖”,则直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最后一句“家有梅花作女妻”,将梅花与妻子相提并论,既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也道出了隐士生活的孤独和清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舟向孤山柳外堤”:小舟驶向孤山,柳树在外,描绘了舟行的宁静景象。
    • “知从处士问幽栖”:我知道你会向隐士求教,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故人亦是林和靖”:老朋友正是林和靖,带入了历史文化的典故。
    • “家有梅花作女妻”:梅花象征着高洁,隐士的生活与梅花相得益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妻子,传达出对梅花的深情和象征意义。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流动。
  • 孤山:象征静谧、隐逸。
  • :象征柔美、生命力。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处士”指什么? A. 官员
    B. 隐士
    C. 商人
    D. 农夫

  2. 林和靖以什么著称?
    A. 诗歌
    B. 隐居生活和梅花
    C. 书法
    D. 绘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山中访友》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梅花》 by 王安石:同样以梅花象征品格,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同样描绘隐逸生活,展现对田园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丁香结 丁香结 除夕,和梦窗 丁香结 南园白丁香数十丛齐放,折取数枝,春夜相对,吟赏成曲 丁香结 玉蜀黍 丁香结 暮春初霁用清真韵 丁香结 方宇家中观八大画。 丁香结 晚过康家渡,望贾祠,用清真韵 湘月·寄楚淩岚 观楚楚《涟漪集》词作,辞丰意美,尤多相思之作,为赋 湘月 月下清砧图,社友吴君焕然属题 湘月·送共庵并祝浪公王亚庵诸同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包含候的词语有哪些 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玄贞 苛捐杂税 流移失所 用字旁的字 发扬岩穴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神作祸作 而字旁的字 哑揖 博物君子 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殊荒 鳥字旁的字 唇齿相须 坚壁清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