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诏还京

《奉诏还京》

时间: 2025-04-28 03:45:50

诗句

圣主褒崇柱石才,天书遥使凤衔来。

行囊不贮殊方物,惟带清风两袖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5:50

原文展示:

奉诏还京
作者: 唐璧 〔明代〕

圣主褒崇柱石才,
天书遥使凤衔来。
行囊不贮殊方物,
惟带清风两袖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受到圣主的褒奖,宛如天书从远方飞来,传达了对他的重用和信任。诗人虽然没有带回任何珍贵的物品,却带回了清风和淡雅的情操,体现了他清高的品格和对仕途的淡泊态度。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主:指的是贤明的皇帝。
  • 柱石才:比喻像柱子和石头一样的重要才能,暗指诗人的才能被重视。
  • 天书:指上天的旨意或圣命。
  •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 行囊:旅行时携带的包裹。
  • 殊方物:指珍贵的物品或异国的奇珍。
  • 清风:象征高洁的品格。

典故解析:

  • "凤衔天书":源自古代传说,凤凰衔持天书,象征神圣的使命和重大的荣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璧,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诗风清新,常以抒怀为主,作品常带有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现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奉命返回京城之际,表达了他对明主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清白志向的坚守。

诗歌鉴赏:

《奉诏还京》是一首表现仕途与个人理想的古诗。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接受圣命的光荣与责任,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清高与淡泊。首句“圣主褒崇柱石才”,不仅表明了诗人对皇帝的感激,更隐含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第二句“天书遥使凤衔来”则生动地描绘了命令的神圣与权威,显示了诗人受命归京的庄重与重要。

第三句“行囊不贮殊方物”,诗人自谦,虽然受到了重用,但并未带回任何物质财富,这种清白与高洁的态度,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句“惟带清风两袖回”,用清风象征高洁的品德,反映了诗人不为名利所动,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时局的感慨,也有对自我理想的坚持,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圣主褒崇柱石才”,可理解为皇帝重视有才能的人,诗人自谦地将自己比作支撑国家的柱石。
  • 第二句:“天书遥使凤衔来”,比喻圣旨如天书般神圣,传递至诗人,显示其重要性。
  • 第三句:“行囊不贮殊方物”,表明诗人不以物质利益为重,反映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 第四句:“惟带清风两袖回”,象征诗人所带回的是清白的名声和高尚的品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才能比喻为“柱石”,强调其重要性。
  • 拟人:将“天书”赋予了神秘和权威,增强了命令的力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理想的坚守,强调清白和淡泊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风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主:象征权威与尊崇。
  • :象征吉祥与高贵。
  • 清风:象征纯洁与高尚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柱石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物质财富
    B. 重要的才能
    C. 自然景观
    D. 个人品德

  2. 诗人带回的是什么? A. 珍贵物品
    B. 清风
    C. 财富
    D. 学问

  3. “天书遥使凤衔来”中的“凤”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吉祥与尊贵
    C. 常人
    D. 失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清明》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中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唐璧的《奉诏还京》所表现的个人理想和清高形成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情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吴明可正字 仙居道中 招曾宏父待雪 次韵曾宏父探梅未开 得景严弟书 晓发秦安驿 宁国寺 寒岩寺 明岩寺 赠护国昌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咽的成语 龙凤呈祥 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他山攻错 杼柚之空 恤隐 暗箭难防 深藏简出 凿石索玉 弃取 革字旁的字 尽瘁事国 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睿达 韭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