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6:37
《探芳信》
暮秋月夜,时方因病止酒,用王碧山韵
作者: 王策 〔清代〕
夜如昼。奈花径无花,酒徒断酒。
月仍前度月,人谁旧年旧。
谩愁髀肉生閒里,落得平消瘦。
况饥村突冷馀尘,井荒缺甃。
海气耳边骤。怕鲸欲移宫,鳌思翻岫。
晴过今宵,来夜再晴否。
霜风又捲山松发,秃似瞿昙首。
更何言栗里门前病柳。
在这如同白昼的夜晚,花径上没有花,酒徒也因病停止饮酒。
月亮依旧是以前的月亮,而人却都是去年的陌生人。
无端的愁绪让我的身体在闲适中发胖,结果却是消瘦如常。
更何况饥饿的村庄在冷风中显得愈发荒凉,井里也缺少了石头。
海风骤起,耳边响起,怕是鲸鱼要搬迁宫殿,鳌鱼想要翻山。
今夜的晴天过了,明晚还会再晴吗?
寒霜又卷起山间松树的发,光秃秃的像是禅宗的瞿昙。
更何必说门前的病柳了。
王策,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其诗风承袭传统,兼具清新与沉郁,常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秋冬季节的意境。
此诗创作于暮秋,诗人因病未能饮酒,与往年热闹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诗人在月光下感受到孤独与失落。开篇“夜如昼”形象地展现了月夜的明亮,却又在此明亮中感受到的哀愁。花径无花让人倍感失落,酒徒断酒则暗示着生活的无趣与乏味。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思考,感叹流逝的岁月,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也在不断加深。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将身体的肥胖与消瘦结合,反映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饥饿的村庄与荒凉的井口,构建了一个饱含冷清与凋零的意象,进一步加重了诗中的悲凉情绪。“海气耳边骤”,暗指外界的变化与不可预知的未来,诗人在对比中感到无奈。
最后的几句,诗人面对霜风与秃松,喻示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感慨万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以暮秋夜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因病无法饮酒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夜如昼”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海气耳边骤”表达了对____的担忧。
判断题:诗中“秃似瞿昙首”是将松树的光秃比作释迦牟尼的头?(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