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探芳信 元夕,和梅溪

《探芳信 元夕,和梅溪》

时间: 2025-07-27 08:09:34

诗句

箭催晓。

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

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

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

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

报道。

雁来了。

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

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

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

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9:34

原文展示:

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报道。雁来了。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白话文翻译:

迎着晨曦,灯火照耀着宫中的花朵,裙子拖拽在烟雾缭绕的草地上。我怀念洛阳城的元宵佳节,香气弥漫,微风轻拂。天上笛声和鼓声交织,红霞映照,温暖的春天带来了黄莺的歌声。在水云之间,漫漫笼罩着重重关卡,春天已经来到边疆。听说大雁飞来了,带着露水的声音,传递着欢愉,安慰着人们的愁苦。曾经的故事如昆仑山般重现,演出场面宏大。遗落的簪子和耳环散落一地,误以为是小鳌山的风景。在广陵游玩,仿佛一梦在蛮江上老去。

注释:

  • 箭催晓:形容时间的急速流逝,晨光乍现。
  • 灯绽宫花:灯火映照着宫廷的花朵,描绘出节日的气氛。
  • 裙拖烟草:形容女子裙子拖在烟草上,表现出柔美的形象。
  • 沸天箫鼓:描写热闹的场面,曲笛和鼓声交织。
  • 水云乡:指水气弥漫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乡村。
  • 九边春到:指边疆地区春天的到来,寓意国泰民安。
  • 昆仑: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山脉,象征着神秘与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多富有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元宵佳节,表现了对节日气氛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探芳信》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怀念。开篇通过“箭催晓”引入时光的流逝,表现了节日的紧迫与欢乐。接下来的描写如“灯绽宫花”与“裙拖烟草”,生动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女子的妩媚。诗人在回忆洛阳城的同时,融入了香气与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暖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沸天的箫鼓和春天的鸟声,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九边春到”的描述,不仅是对边疆地区的歌颂,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而“大雁来了”的意象则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最后几句“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则是对人生的感慨,似乎在说在这美好的节日中,时间仿佛静止,令人沉醉于此,忘却了人生的苦恼。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表现。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箭催晓:描绘清晨的到来,暗示节日的开始。
    • 灯绽宫花:灯光映照出宫廷花朵的美丽,渲染节日气氛。
    • 忆洛城三五:回忆洛阳的元宵节,表达对旧时光的怀念。
    • 香尘软风扫:描绘香气与微风的交融,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
    • 沸天箫鼓红霞闹:描写热闹的场面,体现节日的欢乐。
    • 水云乡:象征美好的乡村,展现自然的宁静。
    • 九边春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繁荣与安宁。
    • 报道。雁来了:传达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故事昆仑:回忆昔日的故事,表现对往事的珍视。
    • 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对人生的沉思,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箭催晓”比喻时间的急速流逝。
    • 拟人:如“灯绽宫花”,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如“水云乡,漫掩重关”,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节日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代表节日的快乐。
  • :美丽与生命的象征,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团聚的希望。
  • 水云: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传达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箭催晓”意指: A. 时间的流逝
    B. 晨曦的美丽
    C. 节日的到来
    D. 自然的变化

  2. “灯绽宫花”的意象主要表现了: A. 人物的身影
    B. 节日的热闹
    C. 自然的美好
    D. 对往事的回忆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夜》 by 杜甫
  • 《灯夜》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杨玉衔《探芳信》 vs 杜甫《元夜》
    • 两首诗均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但杨玉衔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回忆,而杜甫则展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背景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元宵节的文化与习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偈七首 其四 偈七首 其三 偈七首 其二 偈七首 其一 举俱胝竖指因缘颂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谢寄新茶 题李处士山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术人 遗士 毛热火辣 包含搜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腊缚 上下为难 心惊胆战 避世金门 连三并四 渡江亡楫 寅时 金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