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01
西湖三见青春面,无人共醉山间梅。
晚逢诗老看古雅,如入周庙观山罍。
我所思兮在何许,昔望长江隔淮楚。
三月春前始识君,倚杖看花听君语。
我今欲赴同襟期,老情可得如年时。
清欢既少饮不足,枯肠欲尽诗应迟。
衣冠此地多佳客,相逢四海无南北。
天将此乐付公等,一枝方访春消息。
老夫老矣何能为,折花梦作春山归。
西湖上我三次见到你的青春面容,却无人能够共享这山间的梅花醉意。晚年偶然与诗人交谈,欣赏古雅的气质,宛如进入周庙欣赏山上的酒器。我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呢?曾经在长江边遥望淮水与楚地。三月春天前我才认识你,依杖看花,聆听你的言语。我现在想要赴约与志同道合之人,老情是否能如年轻时一样呢?清淡的欢愉已然不多,饮酒也显得不足,干枯的肠胃使我写诗的速度变得缓慢。此地衣冠楚楚的佳客众多,四海之内相逢,无论南北。天将这份快乐交给你们,我却只希望能探听到春天的消息。老夫已老,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在梦中折花,梦回春山。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诗人,字子美,号紫芝,晚号香山居士,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周紫芝晚年,借梅花、春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青春的怀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周紫芝的《次韵庭藻与陈相之李子至定寻梅之约见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反复提及的“青春”、“梅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西湖三见青春面”,诗人表现出对友人青春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无奈与孤独感,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主题。
在“晚逢诗老看古雅”中,诗人通过与老朋友的交流,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和时光的流逝。紧接着,诗人以“我所思兮在何许”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对现实的迷惘与对往昔的怀念。在描写与友人相聚的场景时,诗人用“倚杖看花听君语”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面,展现出老年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乐趣。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意识到“清欢既少饮不足”,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诗人反思自己的处境,表达出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和感慨。结尾“老夫老矣何能为,折花梦作春山归”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出老年人的脆弱与坚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青春的怀念,表达了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几次见到友人的青春面容?
诗中提到的“诗老”指的是?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