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5:32
光福寺前日欲曛,上阳村外望絪缊。
千林万壑浩无际,不辨湖光与白云。
在光福寺前,夕阳西下,天空逐渐暗淡;
在上阳村外,遥望那飘渺的云雾。
千山万壑,浩瀚无边,
难以分清湖面波光与天上的白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和情感气息可以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相联系。
作者介绍: 张藻(约1710年-约1760年),字子恺,号云山,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邓尉探海》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追求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考。
《邓尉探海》这首诗以光福寺的黄昏景色为起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哲思。首句“光福寺前日欲曛”即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略显沉寂的黄昏氛围,寺前的自然景色似乎在这静谧中更显得柔和。接着“上阳村外望絪缊”,诗人远眺村外的云雾,似乎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空灵的境界,仿佛在思索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千林万壑浩无际”,这一句描绘了广阔的山林与壑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表露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无垠。而最后一句“不辨湖光与白云”,则是对视野的模糊化处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迷惑与敬畏。这里,湖光与白云的相互融汇,让人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的深邃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通过描绘黄昏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沉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
A. 光福寺
B. 上阳寺
C. 天福寺
“千林万壑浩无际”中“浩无际”含义是:
A. 广阔无边
B. 繁茂无数
C. 自然无常
诗人通过什么样的景象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A. 明月
B. 黄昏
C. 晨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其情感基调更显得宁静与淡泊,而张藻的《邓尉探海》则在黄昏的背景下,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
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