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0:36
题承庵二首
作者:王柏 〔宋代〕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
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
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十年间我总是未能到达承庵,回忆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风急促,雁群斜飞在苍茫的天际,夜深时蟾蜍的影子在月光下轻轻摇曳。
炉边的火焰温暖通宵,鱼板的惊动使我在黎明时分难以入眠。
我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但手杖在手,不免又想留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哲理见长,常表现对自然与人事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柏在经历了十年的不易后,回忆往事时写作的,表达了他对承庵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题承庵二首》展现了王柏对承庵的深情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十年足不到承庵”,道出了诗人十年未能亲临理想归所的失落感,接着用“抚事兴思重怆然”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内心的伤感。这一情感在随后的景象描写中得到了升华,诗人通过“风急雁行斜漠漠”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暗示了自己在时光无情的流逝中孤独的身影。
“夜深蟾影弄娟娟”则以月光照耀下的蟾蜍影子映衬出夜的宁静与内心的惆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氛围。接下来的“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则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在温暖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与反思。
最后一句“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表达了对真理和自我本性的追求,但又因现实的束缚而不能自拔,突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王柏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承庵的思念,探讨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承庵”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理想的归宿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B
“夜深蟾影弄娟娟”中的“蟾影”指的是什么?
A. 蟾蜍的影子
B. 明亮的月光
C. 风的影子
答案:A
诗人十年没有去承庵的原因是什么?
A. 忙于工作
B. 对生活的思考
C. 生活的无常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柏与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然的向往,但王柏更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王柏的细腻描写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各有千秋。
以上内容为《题承庵二首》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