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3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这首诗的题目是《时世妆》,描绘了当时流行的妆容风格。诗中提到,这种妆容从城中流传开来,影响了四面八方。时下的流行风尚没有地域限制,面颊上不再涂抹朱红,脸上也没有粉妆。嘴唇涂抹的黑色膏状物让嘴唇看起来像泥土一样,双眉被画成了低垂的八字形状。美丑、黑白的标准都失去了原本的特性,妆成之后竟似乎在含着悲伤地哭泣。头发盘成的圆髻样式没有鬓发,脸颊上的红晕也不自然,呈现出一种赭色的状态。作者回忆起昔日的自然风貌,提到在伊川中曾见过辛有(指辛弃疾)知晓战事的模样。最后,作者提醒君子要记住元和年间的妆梳,那些堆成髻的样子和赭色的面庞并非华丽的风尚。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怀著称。白居易的作品多关注民生,情感真挚,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风气变迁之时,描绘了当时流行的妆容与社会风尚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美学和女性妆容的思考。
《时世妆》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当时流行妆容的批评与反思。诗的开头,诗人以“时世妆”作为主题,表达了对流行趋势的关注。接着,诗中通过对妆容的具体描绘,揭示出当时女性在妆容上追求的极端与不自然。诗人强调,妆容的变化使得女性的美与丑、黑与白都失去了本来的样子,反而显得有些悲伤。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在描述妆容的外在形式,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美与真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在结构上,诗歌的每一个句子都紧密相连,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展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传达出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对社会风尚的反思,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妆容的短诗,更是对当时社会风尚和文化审美的一种深刻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世妆容的描绘,表达了对流行时尚的批判与对自然美的渴望,体现出诗人对社会风尚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时世妆》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流行妆容的特点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伊川”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