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1:10
风雨十分骄。怒似江潮。愁来我欲睡乡逃。促织多言偏不允,枕畔叨叨。强半客僧寮。琴剑萧条。一枝难稳愧鹪鹩。来岁西窗须记取,莫种芭蕉。
秋天的风雨显得格外骄傲,像愤怒的江潮一样汹涌。我心中愁苦,想要逃离这忧愁的乡村。促织(蟋蟀)不断在耳边唠叨,但我偏偏不愿意回应。大半夜我独自住在客僧的寮房中,琴声和剑影都显得萧条凋零。看着窗外,一枝枝的芭蕉难以稳定我的心情,我感到惭愧,像那鹪鹩(小鸟)一般。明年秋天的西窗下,我一定要记得,不要再种芭蕉。
宋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词以清新婉约、情感真挚著称。宋琬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浪淘沙 秋旅》创作于秋季,正值诗人旅行途中,面对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产生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浪淘沙 秋旅》通过描绘秋季的风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开头两句“风雨十分骄。怒似江潮。”以强烈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秋雨的汹涌,暗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接着,诗人用“愁来我欲睡乡逃”表露了对忧愁的逃避,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挣扎。
“促织多言偏不允,枕畔叨叨。”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事物的漠然,尽管蟋蟀在耳边喋喋不休,诗人却选择沉默,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压抑与孤独。接下来的“强半客僧寮。琴剑萧条。”则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僧寮的生活,琴剑的萧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所归依。
最后两句“来岁西窗须记取,莫种芭蕉。”似乎是在对未来的自我告诫,提醒自己不要再重复过去的错误,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期许。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抒情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感受与内心愁苦的挣扎,体现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中“怒似江潮”比喻什么?
A. 秋雨的猛烈
B. 内心的愤怒
C. 对生活的不满
D. 自然的力量
诗人对促织的态度是?
A. 渴望倾听
B. 无所谓
C. 反感
D. 喜爱
“来岁西窗须记取”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
A. 期待
B. 忘记
C. 反思
D. 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