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作

《偶作》

时间: 2025-05-02 12:30:02

诗句

薄暮歌钟宴平乐,黎明车骑过宜春。

身长六尺饥将死,唯是平原厌次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0:02

原文展示: 薄暮歌钟宴平乐,黎明车骑过宜春。身长六尺饥将死,唯是平原厌次人。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在平乐宫中举行宴会,歌声和钟声交织。黎明时分,车马疾驰经过宜春宫。虽然身高六尺,却因饥饿即将死去,只有平原厌次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境遇。

注释:

  • 薄暮:傍晚时分。
  • 歌钟: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歌声和钟声。
  • 平乐:指平乐宫,古代宫殿名。
  • 黎明:清晨时分。
  • 车骑:指车马。
  • 宜春:指宜春宫,古代宫殿名。
  • 六尺:古代的身高单位,约等于现在的1.8米。
  • 厌次: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典故解析:

  • 平乐宫、宜春宫:均为汉代宫殿名,这里用以指代宫廷生活。
  • 平原厌次:指平原郡厌次县,这里用以指代作者的故乡或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多写个人感慨和时事。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当时他可能因政治失意或生活困顿,感到身心疲惫,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宫廷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困顿,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首句描绘了宫廷宴会的盛况,歌声和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奢华的氛围。次句则转向清晨的车马疾驰,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忙碌和紧张。后两句则陡然转折,描绘了作者自身的困顿和饥饿,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暮歌钟宴平乐:傍晚时分,在平乐宫中举行宴会,歌声和钟声交织,描绘了宫廷宴会的盛况。
  2. 黎明车骑过宜春:清晨时分,车马疾驰经过宜春宫,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忙碌和紧张。
  3. 身长六尺饥将死:作者自述身高六尺,却因饥饿即将死去,表达了自身的困顿和饥饿。
  4. 唯是平原厌次人:只有平原厌次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境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宫廷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困顿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象征:平乐宫、宜春宫象征宫廷生活,平原厌次象征故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宫廷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困顿,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歌钟:象征宫廷生活的繁华。
  • 车骑:象征宫廷生活的忙碌和紧张。
  • 六尺:象征作者的身高和自尊。
  • 平原厌次:象征故乡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平乐”和“宜春”分别指什么? A. 宫殿名 B. 地名 C. 人名 D. 乐器名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饥饿的恐惧 D. 对死亡的接受

  3. 诗中的“六尺”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身高 B. 作者的年龄 C. 作者的体重 D. 作者的地位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宋祁《偶作》: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宋祁的诗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桂隐纪咏·霞川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秋日登集仙台 暑中杨伯虎见访翌日有诗来因走笔次韵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其七 宿吴江县 桂隐纪咏·俯巢轩 携得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 偶成 池上木芙蓉欲开述兴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曲开头的成语 酉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急不暇择 干花 包含枌的词语有哪些 心神不定 多口阿师 包含陬的词语有哪些 公谊 欲不可纵 鬲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义肢 高门大户 沧海一粟 包含掠的词语有哪些 住世 食字旁的字 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