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6:36
未识吾君龙凤章,
诸儒望幸久南庠。
辇回原庙初移跸,
鹭集西雝已著行。
执爵稍前疑问道,
献琛不日数来王。
从官始悟熙宁意,
遗我亲临见肯堂。
我还没有见过我们君王的龙凤文采,
众位儒生期待着他早日光临南庠。
车辇刚刚返回原庙,开始迁移视察,
白鹭聚集在西边,已经开始行动。
执着酒爵稍稍向前,心中怀疑问道,
献上珍宝不久便要来见王。
从官员的身份开始,才明白熙宁的意图,
让我亲自到此见到肯堂。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翁,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是熙宁变法的重要支持者。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苏辙受到皇帝视察时,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期待和对国家大计的关注。正值宋神宗时期,国家正进行改革,苏辙作为官员,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君王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君王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开篇以“未识吾君龙凤章”引入,传达出对君王的渴望与敬仰,接着描述了众儒的期待,整个场景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辇回原庙初移跸”,展示了皇帝的行程,象征着国家的运转与变化。诗中“鹭集西雝已著行”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着皇帝的到来将带来新的气象。“执爵稍前疑问道”表现了诗人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君王的恭敬心态。
最后两句“从官始悟熙宁意,遗我亲临见肯堂”则揭示了诗人对熙宁变法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在描绘景象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士人的情怀与对国家的关切。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君王的敬仰与对国家前景的期待,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与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变革。
诗中“龙凤章”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君王的才华
C. 书院的典故
“执爵稍前疑问道”中的“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器
B. 一个官职
C. 一种名贵的宝物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A. 鹤与龙
B. 鹤与鹭
C. 龟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