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5:41
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
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
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
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我已经七十岁了,却没有自己的住所,日复一日地用斧子砍伐木材,生活混乱。
我的儿孙们希望我能活到八十岁,等到房子建好时,我也能在里面住十年。
人生八十岁是何等不易,因此在我还未死之前,暂且在这里逗留。
不如去你家,大家一起努力,迅速就能建成三十间房屋。
李君虽然贫穷,但仍然能够写史书,立刻就能凿出明亮的窗户,安放干净的桌椅。
闭门不出,只想写写诗篇,好的事情随时会来,摆上酒席。
我怨恨这些年没有出门,没见到你家新建的房屋。
心安就是身安的地方,只要自己心态平和,不必去问别人。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景纯,号涧田,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以质朴自然和深沉的哲理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居住环境的思考。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安稳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同时也流露出对好友李君新居的羡慕。
《李方叔新宅》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临近晚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安居乐业的渴望以及对朋友李君新宅的祝福与羡慕。诗人以“我年七十无住宅”开篇,直接抒发了自己居无定处的无奈与辛酸。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人到老年时对居住和生活的不同期待,体现出对家族后代的期望与责任感。
在整首诗中,苏辙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斤斧登登”、“明窗净几”等,不仅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还隐含了他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悟。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安慰,强调心态的宁静是生活的真正安逸。这种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苏辙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诗中提到“心安即是身安处”,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
“李君虽贫足图史”中的“图史”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