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黄州暮愁

《黄州暮愁》

时间: 2025-04-27 07:40:33

诗句

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

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

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

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33

原文展示:

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黄州的傍晚,诗人因思乡而流泪,眼泪如同晨露般涌出。眼前的景象重重叠叠,似乎是从西方而来。夜色寒冷,似乎与春天的温暖无缘。难道没有归家的计策吗?不如抛弃那些无用的浮木。希望能寄送给远方的高风,让它带来我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

  • 凌澌:指的是清泪,形容流泪的状态。
  • 重叠:形容眼前的景象层层叠叠,视觉上混乱不清。
  • 寒应合:夜晚的寒冷与自己内心的愁苦相合。
  • 登陆计:意指归家的计划或方法。
  • 济川材:指无用的浮木,不如抛弃。
  • 浮天外:表示在高空之中,借风寄托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被贬至黄州期间,因身处异地,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州暮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黄州傍晚时分的孤独与凄凉。诗人以“凌澌冲泪眼”开篇,直接传达出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的情境,情感真挚而直接,深刻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愁苦。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层层叠叠的景象,似乎暗示着自己内心的混乱与无助。随着夜色的降临,寒冷的气息愈加浓烈,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遥不可及,这种对温暖的渴望与现实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尽管内心渴望归家,但又感到归家的路途艰辛,甚至有放弃希望的倾向。最后,诗人以“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结束,全诗在思乡情绪的激荡中,寄托了对高风的期望,希望借助自然之力,传达自己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对故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凌澌冲泪眼:眼泪如同清凉的露水,模糊了视线,表达了深切的悲伤。
  • 重叠自西来:眼前的景象重重叠叠,暗示思乡之情的复杂与纠结。
  • 即夜寒应合:夜晚的寒冷与自身的愁苦相互呼应,突出孤独感。
  • 非春暖不开:春天的温暖无法到来,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岂无登陆计:内心渴望归家,却感到无计可施。
  • 宜弃济川材:放弃无用的漂浮物,暗示抛弃无谓的牵挂。
  • 愿寄浮天外:希望寄托于高远的天空,象征着对自由与思乡的渴望。
  • 高风万里回:愿借高风的力量,把思念带回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凌澌”比喻眼泪,表现愁苦。
  • 拟人:将夜晚的寒冷与诗人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中有多处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孤独、无奈及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思乡与愁苦。
  • :代表孤独与寒冷。
  • :象征温暖与希望。
  • 高风:象征自由与传递思念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创作了《黄州暮愁》?

    • A. 长安
    • B. 黄州
    • C. 杭州
  2. “凌澌冲泪眼”中的“凌澌”指的是什么?

    • A. 清风
    • B. 清泪
    • C. 清水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朋友
    • B. 故乡
    •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送别之情,但其风格更偏向于友情,而项斯的《黄州暮愁》则更注重个人的思乡情感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注》

相关查询

实相书院 雪中四诗 其四 寄怀畏知二首 冬日杂兴 次韵王进之欲雪兼属林令 舟中病思三首 书滩头驿 抵南康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初寒无衾买纸被以纾急作四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慢工出细活 卤字旁的字 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蚁后 包含永的词语有哪些 狗续侯冠 争前恐后 不见得 戈字旁的字 西狩获麟 硬帮 豸字旁的字 崟崎磊落 松节油 有滋有味 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