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9:56
白帝云孤,瞿塘月冷,江潮尚裹龙腥。
老杜悲秋,萧萧木叶关情。
黄沙翠石成疑阵,笑吴人空自谈兵。
竹枝歌,楚水巴山,时雨时晴。
当年世俗多淳朴,有银簪负水,短笠烧坰。
山上人家,朝朝暮暮猿鸣。
西风吹梦成今昔,只沙边依旧鱼罾。
动吟思,明日回舟,也下江陵。
在孤独的白帝城,云层飘荡,瞿塘峡的月亮显得冰冷,江水的潮流中仍然带着龙的腥味。杜甫在秋天感到悲伤,萧瑟的落叶让人感伤。黄沙与翠石形成了疑似战阵的景象,让吴国的人们自我陶醉地谈论战争。竹枝歌声在楚水与巴山间回荡,时而下雨,时而放晴。昔日的世俗生活多么淳朴,人们用银簪挑水,短笠在田间忙碌。山上的人家,早晚都能听到猿猴的鸣叫。西风把梦境吹散,留下的只有沙滩边依旧的捕鱼网。思绪涌动,明日我将回舟,也去江陵。
作者介绍:汪玢,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诗风多反映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对白帝城的游历,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怀念。
汪玢的《高阳台 白帝城》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静谧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以“白帝云孤,瞿塘月冷”展现了白帝城的孤寂与寒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立刻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提到“江潮尚裹龙腥”,不仅描绘了长江的壮阔,也暗示了历史的动荡与战争的残酷。
诗中通过引用杜甫的悲秋情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黄沙与翠石的形象并置,反映出战争的无情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描绘楚水巴山的景色时,表现了对于生活的怀旧与对自然的眷恋。最后,西风吹散了梦想,但生活的日常依然在继续,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追忆交织在一起,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黄沙翠石”与“江潮龙腥”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意象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的“白帝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老杜悲秋”中的“老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竹枝歌”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