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58
原文展示:
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折肱谙世味,袖手惜良筹。日月隆中晚,风烟岘首愁。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
白话文翻译:
肮脏的环境怎能不让人心生抵触,长期停留已感疲倦。经历挫折后深知世态炎凉,却只能袖手旁观,珍惜良策。日月如梭,时光荏苒,晚景凄凉;风烟弥漫,岘首山头愁绪万千。登高望远时应慷慨激昂,是否还能寄诗抒怀?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世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为友人刘胜因自襄阳过访而作的赠别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长期漂泊的同情,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长期漂泊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首句“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直接描绘了友人所处的恶劣环境和长期漂泊的疲倦,情感真挚。接下来的“折肱谙世味,袖手惜良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经历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无奈。后两句“日月隆中晚,风烟岘首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愁绪。最后一句“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则寄寓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激昂的情感,并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友人长期漂泊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折肱谙世味”中的“折肱”比喻什么? A. 经历挫折 B. 珍惜良策 C. 长期停留 D. 环境恶劣
诗中“风烟岘首愁”中的“风烟”被赋予了什么情感? A. 激昂 B. 愁绪 C. 疲倦 D. 无奈
诗的最后一句“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期望? A. 继续保持激昂的情感 B. 珍惜良策 C. 长期停留 D. 环境恶劣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