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时间: 2025-05-03 19:57:20

诗句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7:20

原文展示: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白话文翻译:

荔枝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传统形态,秋天林中的果实因其圆润而享有美名。虽然没有红玉般的南方风情面容,却能耐得住竹笼中长途跋涉的艰辛。

注释:

  • 荔子:指荔枝。
  • 典刑:传统形态,典范。
  • 秋林圆实:秋天林中的果实,这里特指荔枝。
  • 嘉名:美好的名声。
  • 赪玉:红玉,形容颜色鲜艳。
  • 筠笼:用竹子编制的笼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儒家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品尝新熟的龙眼时,想到荔枝虽美却难以远寄,而龙眼则能耐长途运输,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龙眼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和龙眼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龙眼的赞赏。诗中“荔子如今尚典刑”一句,既表达了对荔枝传统美味的怀念,也暗示了荔枝的娇贵难以远行。而“秋林圆实著嘉名”则直接赞美了龙眼的圆润和美名。后两句“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进一步强调了龙眼虽无荔枝的艳丽,却能耐得住长途运输的艰辛,体现了作者对龙眼实用性的认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通过对两种水果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龙眼的独特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荔子如今尚典刑:荔枝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传统形态,这里的“典刑”指的是荔枝的传统美味和形态。
  2. 秋林圆实著嘉名:秋天林中的果实因其圆润而享有美名,这里的“圆实”指的是龙眼的形状,而“嘉名”则是对龙眼美名的赞誉。
  3. 虽无赪玉南风面:虽然没有红玉般的南方风情面容,这里的“赪玉”形容颜色鲜艳,指的是荔枝的艳丽。
  4. 却耐筠笼千里行:却能耐得住竹笼中长途跋涉的艰辛,这里的“筠笼”指的是用竹子编制的笼子,用来装载水果进行长途运输。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荔枝和龙眼的对比,突出了龙眼的实用性和耐运输的特点。
  • 拟人:“却耐筠笼千里行”中的“耐”字,赋予了龙眼以人的耐力,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荔枝和龙眼的对比,表达了对龙眼的赞赏和对其耐运输特性的认可。

意象分析:

  • 荔子:象征着传统的美味和形态。
  • 秋林圆实:象征着龙眼的圆润和美名。
  • 赪玉:象征着荔枝的艳丽。
  • 筠笼:象征着长途运输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荔子”指的是什么水果? A. 苹果 B. 荔枝 C. 龙眼 D. 桃子

  2. “秋林圆实著嘉名”中的“圆实”指的是什么? A. 荔枝 B. 龙眼 C. 苹果 D. 桃子

  3. 诗中“赪玉”用来形容什么? A. 荔枝的颜色 B. 龙眼的颜色 C. 竹笼的颜色 D. 秋林的颜色

答案:

  1. B. 荔枝
  2. B. 龙眼
  3. A. 荔枝的颜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惠州一绝》:同样是写荔枝,苏轼的诗中更多表现了对荔枝美味的赞美和对荔枝文化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惠州一绝》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荔枝的不同情感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包括《惠州一绝》,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唐多令(苕溪有牧之之感) 眼儿媚(柳) 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偈八首 其八 偈八首 其七 偈八首 其六 偈八首 其五 偈八首 其四 偈八首 其三 偈八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草莽之臣 鱼水和谐 建之底的字 像塔 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耒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一茎一草 须弥黍米 斗艳争辉 物格 麻字旁的字 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辟恶除患 雕文刻镂 包含礁的词语有哪些 孤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