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6:58
原文展示:
六月二十六日秀青亭初成与客同集 张栻 〔宋代〕
亭成胜日好风光,佳客携将共一觞。 苍壁插空千古色,高松荫堤三伏凉。 肉鱼缕脍寒水玉,剥莲煮鼎甘露浆。 便觉故园浑在眼,只应漓水似潇湘。
白话文翻译:
在秀青亭建成的美好日子里,风光宜人,我与佳客们一同举杯共饮。 苍翠的崖壁直插云霄,显露出千古不变的色彩,高大的松树在堤岸上投下清凉的阴影,即使在三伏天也感到凉爽。 鱼肉切成细丝,如同寒水中的玉石般晶莹,剥开莲子放入鼎中煮,甘露般的浆汁溢出。 顿时感觉故乡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只是漓江的水面似乎与潇湘的水面相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秀青亭初成之日与友人聚会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秀青亭的建成和与友人的聚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首联直接点明主题,亭成之日风光美好,与佳客共饮,气氛热烈。颔联和颈联通过对苍壁、高松、鱼肉、莲子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食物的精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观察。尾联则通过对比漓水和潇湘,巧妙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亭子的建成和与友人的聚会,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食物的精致,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观察,而尾联的对比则巧妙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苍壁插空千古色”形容的是什么? A. 高松 B. 崖壁 C. 鱼肉 D. 莲子
诗中的“便觉故园浑在眼”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思念 D. 惊讶
诗中的“肉鱼缕脍寒水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