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耳聋诗为刘延清相公作

《耳聋诗为刘延清相公作》

时间: 2025-05-10 09:52:21

诗句

医聋却说聋难医,公年七十听已迟。

归根夙慧空五蕴,问谁更笑阿翁痴。

兜元国中路识否,雷鸣蚁斗常纷歧。

公今身历耳聋状,告余妙理徵新诗。

初如闻秋蝉,缠绵断续鸣高枝。

复如风涛走,大块噫气轰相吹。

无弦之琴愔愔默默何所思,脱底之桶外视不改中已离。

跫然足音至窗下,槃姗勃窣,但诧花砖之影纷䙰褷。

客来晤面首方侧,言犹未及袖如先神怡。

清歌妙舞仿佛知雅意,但见彩袖翩翻烂熳风前披。

惟公丰采自不聩,矫矫海鹤争清姿。

芸然群动息方寸,大扣小扣泛尔肆应无纤遗。

台鼎赞谟略,黄阁调纶丝。

西园东壁掌枢要,总持百揆,清毖庶狱臻咸熙。

乃知所谓异人者,手口眼耳能兼资。

琐屑外物讵为累,不聋于心心为师。

明目达聪上正赖,规圆矩方公自持。

君不见汉相张苍登百岁,年年社酒应莫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2:21

原文展示

耳聋诗为刘延清相公作
作者:弘旿 〔清代〕

医聋却说聋难医,公年七十听已迟。
归根夙慧空五蕴,问谁更笑阿翁痴。
兜元国中路识否,雷鸣蚁斗常纷歧。
公今身历耳聋状,告余妙理徵新诗。
初如闻秋蝉,缠绵断续鸣高枝。
复如风涛走,大块噫气轰相吹。
无弦之琴愔愔默默何所思,脱底之桶外视不改中已离。
跫然足音至窗下,槃姗勃窣,但诧花砖之影纷䙰褷。
客来晤面首方侧,言犹未及袖如先神怡。
清歌妙舞仿佛知雅意,但见彩袖翩翻烂熳风前披。
惟公丰采自不聩,矫矫海鹤争清姿。
芸然群动息方寸,大扣小扣泛尔肆应无纤遗。
台鼎赞谟略,黄阁调纶丝。
西园东壁掌枢要,总持百揆,清毖庶狱臻咸熙。
乃知所谓异人者,手口眼耳能兼资。
琐屑外物讵为累,不聋于心心为师。
明目达聪上正赖,规圆矩方公自持。
君不见汉相张苍登百岁,年年社酒应莫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耳聋的主题。诗人提到医师说耳聋难以医治,而刘公已年过七十,听力自然减退。归根结底,智慧空无,难免被人嘲笑。诗中提到的“兜元国”,似乎暗示着一种遥远的地方,常常有雷鸣和斗争。刘公如今身历耳聋之苦,向我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新作的诗篇。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耳聋后的感受,像秋蝉的声音断断续续,又如风涛的轰鸣。无弦琴的沉默又在思索着什么,看似无物的桶外,却已离心而去。
当客人来到窗下,脚步声轻轻响起,花砖上的影子让人惊讶。客人相谈之际,话未及袖子已经先行神怡。清歌和舞蹈仿佛能够理解雅致的情意,彩袖在风中轻盈舞动。
刘公的风采并没有因耳聋而减退,犹如海鹤般卓然独立。虽然世间万象纷扰,但在心中却是悠然自得。台鼎上的赞美和黄阁的调和,都是掌握大局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意识到真正的智者是能够兼备手、口、眼、耳的人。外在的琐事并不会造成负担,心灵的聪慧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诗人提到汉代相国张苍的长寿,劝人不要轻言辞别。

注释

  1. 医聋:指医治耳聋。
  2. 公年七十:指刘公已年过七十,听力自然减弱。
  3. 五蕴:佛教用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存在的基本要素。
  4. 兜元国:可能是虚构的国度,用于比喻。
  5. 无弦之琴:比喻沉默的状态或无声的思考。
  6. 槃姗:形容姿态优雅的样子。
  7. 黄阁:指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官机构。
  8. 社酒:指社交酒宴,表达一种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旿(约1640-1700),字仁甫,号澹庵,清代诗人,活跃于康熙年间。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弘旿与刘延清相公的交往中,刘公年事已高,耳聋使他对世界的感知有所缺失,弘旿以此诗表达对老友的关怀与尊重,探讨耳聋对人的影响以及智慧的真正来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耳聋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心与对生命智慧的思考。诗中使用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使得耳聋不仅是身体上的缺陷,更是一种心理与精神的体验。通过比喻如“无弦之琴”和“脱底之桶”,诗人展现出耳聋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沉静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初如闻秋蝉,缠绵断续鸣高枝”,生动地描绘了耳聋后对声音的感受,既有秋日蝉鸣的凄凉,又有风涛的雄壮,展现了耳聋并不完全是失去,反而可能获得另一种深层次的感知。接下来的“客来晤面首方侧”,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在听觉受限的情况下,心灵的感应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对耳聋的感慨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强调智慧与内心的听觉更为重要。结尾提到汉相张苍年过百岁,意在鼓励人们珍惜生命,享受生活,尽管有些感官可能丧失,但内心的智慧和体验依然可以丰富人生。诗歌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医聋却说聋难医:医者称耳聋难以治愈,反映出对老年人听力的无奈。
  2. 公年七十听已迟:刘公已年过七十,听力自然衰退。
  3. 归根夙慧空五蕴:归根结底,智慧与世俗的五蕴无关。
  4. 问谁更笑阿翁痴:质疑他人对老人的嘲笑,强调人生的智慧。
  5. 兜元国中路识否:提及一个虚构的国度,象征对世界的认识。
  6. 雷鸣蚁斗常纷歧:雷鸣中斗争的多样性,象征着复杂的人生。
  7. 公今身历耳聋状:刘公现在正经历耳聋的状态。
  8. 告余妙理徵新诗:向我传达深刻的道理与新作的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无弦之琴”比喻耳聋后的沉默。
  • 拟人:如“清歌妙舞仿佛知雅意”,赋予舞蹈以情感。
  • 对仗:如“台鼎赞谟略,黄阁调纶丝”,形式工整,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索了耳聋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影响,强调内在智慧的重要性。即使在听觉的缺失中,心灵的感知与思考依然是人类重要的财富,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命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2. 风涛:象征生命中的波动与起伏。
  3. 无弦之琴:比喻内心的沉寂与思考。
  4. 彩袖:代表美好与优雅的人生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医聋却说聋难医”中的“医聋”指的是什么?
    A. 医治耳聋
    B. 治疗其他疾病
    C. 养生

  2. “兜元国中路识否”中提到的“兜元国”可能是指什么?
    A. 真实存在的国家
    B. 虚构的地方
    C. 诗人的家乡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耳聋的感叹
    B. 对生命智慧的探讨
    C. 对友人的关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夜泊牛津》:描绘孤独与思考的意境。
  2. 《秋夕》:探讨生命与时间流逝。

诗词对比

  1.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
    • 主题相似,皆探讨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 白居易的语言更为直白,弘旿则更具哲理性。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论》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耳聋与人生智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塞下 陈宫 题竹 春雪 燕子 贫女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遭时定制 诠释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包含兔的成语 玉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案秤 尸字头的字 愁城难解 玉邸 较短量长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市廛 怒火中烧 誓结尾的成语 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气喘 包含捐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