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刘太真撰序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刘太真撰序》

时间: 2025-05-02 11:06:44

诗句

子欲适东周,门人盈歧路。

高标信难仰,薄官非始务。

绵邈千里途,裴回四郊暮。

征车日云远,抚已惭深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44

原文展示: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刘太真撰序
作者:贾邕 〔唐代〕

子欲适东周,门人盈歧路。
高标信难仰,薄官非始务。
绵邈千里途,裴回四郊暮。
征车日云远,抚已惭深顾。

白话文翻译:

这位年轻人想要前往东周,门徒们在路口纷纷相送。
他本是高标志士,难以仰望,薄薄的官职也非他所愿。
漫长而遥远的旅途,四周的景色在黄昏中渐显朦胧。
征途的车马在日落时分变得遥远,我抚今追昔,不禁感到惭愧。

注释:

  1. :前往、适应。
  2. 东周:指的是东周时期,象征着理想的地方。
  3. 盈歧路:门徒在路口纷纷相送,表示人多而热闹。
  4. 高标:指有志之士。
  5. 薄官:指微薄的官职。
  6. 绵邈:绵延而遥远。
  7. 裴回:徘徊、回旋。
  8. 征车:行旅的车马。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东周”不仅是地理名词,也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代表着文化、理想与追求。古代文人常以“东周”作比,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邕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雅士的时代。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他送别好友萧颖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和对自身理想未实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惆怅。开篇即以“子欲适东周”引出送别的场景,随即描绘了人们在路口的热闹送别,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表达对友人前途的祝福时,诗人却感到自身的无奈与惭愧,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的不甘与向往。诗中“高标信难仰,薄官非始务”更是道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友人的欣赏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思想情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子欲适东周”:表明年轻人有志向,想前往理想的地方。
    • “门人盈歧路”:送别的人很多,场面热闹。
    • “高标信难仰”: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但自觉难以企及。
    • “薄官非始务”:对微薄官职的无奈与不甘。
    • “绵邈千里途”:漫长的旅途充满不确定性。
    • “裴回四郊暮”:描绘黄昏的景象,增添了一丝惆怅。
    • “征车日云远”:行旅逐渐远去,象征着友人的离去。
    • “抚已惭深顾”:抚今追昔,感到自愧不如。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如“高标信难仰,薄官非始务”。
    • 比喻:将友人的旅程比作千里之路,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3. 主题思想

    • 诗歌集中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惆怅与自省,传递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周: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征车:旅途与离别。
  • 黄昏: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欲适东周”中的“适”字意思是: A. 适应
    B. 前往
    C. 合适

  2. “高标信难仰”中的“高标”指的是: A. 高官
    B. 有志之士
    C. 高山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祝福与惆怅
    B. 悲伤与绝望
    C. 欢喜与庆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李白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情感基调与贾邕的诗有相通之处,但王维更加强调了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诗 公燕诗 为潘文则作思亲诗 赠杨德祖 赠文叔良 赠士孙文始 赠文叔良 赠蔡子笃诗 从军诗五首·其一 从军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欢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油箱 千恩万谢 厂字头的字 包含由的词语有哪些 严鞫 雨泣云愁 小微 以枢应环 孳息 酰基 荆棘满腹 守道安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