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19
《南吕·金字经·一更无事坐》
作者:王玠 〔元代〕
一更无事坐灵台,
塞兑垂帘八面开。
开,清风入户来。
调真息,冲和气自回。
二更天静玩真空,
八极无尘月正中。
中,西来一意通。
金炉内,霞光透鼎红。
三更鸡叫一阳生,
月落寒潭斗柄横。
横,泥斗海底惊。
三车转,黄河水倒行。
四更北斗西南看,
火运周天透玉关。
关,龙吟虎啸间。
神丹结,通身彻骨寒。
五更五气总朝元,
种出黄金七朵莲。
莲,花开带露鲜。
天门破,神光照大千。
全诗翻译:
一更时分,我坐在静谧的灵台上,窗帘垂下,四周的景象尽收眼底。窗外,清风轻轻吹入,带来宁静的气息。
二更时分,夜空寂静,我品味着无边的真空,八方的尘埃都已消散,明月高悬。此时,西边传来一股心意。金炉中的香气透过红色的鼎,散发着霞光。
三更时分,鸡叫声响起,象征着阳光的到来,明月已落入寒潭,斗柄横斜。此时,海底泥斗也为之惊动,仿佛黄河的水流也在逆行。
四更时分,北斗星在西南方,我凝视着星空,火的运行周天透过了玉关。这里,龙吟虎啸,气氛激荡。神丹凝聚,通身透彻寒意。
五更时分,五气朝元,种出七朵黄金莲花。莲花开放,露珠晶莹剔透。天门开启,神光照耀整个大千世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北斗”、“黄河”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北斗星是导航的标志,黄河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二者在诗中均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作者介绍:
王玠,元代诗人,擅长音乐和诗词创作,常与道教文化相结合,其作品多反映修道和生活的哲学思想。
创作背景:
《南吕·金字经》是王玠对道教文化和修道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描绘,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元代对道教的重视和普及。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不同时间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的深刻理解与领悟。诗的结构严谨,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独特的意象和情感。随着时光的推移,诗人从静谧的夜晚入手,逐渐引入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开头的“一更无事坐灵台”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清风入户来”传达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清明。随着夜色的加深,诗人通过月亮、鸡叫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阳光的回归,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整首诗充满了道教的哲理,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时间的细腻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智慧。最后,通过“黄金七朵莲”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升华的境界,象征着修道成功后所获得的美好与福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道教哲学中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与和谐,强调内心的修炼与生命的轮回,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台”象征什么?
A. 繁华世界
B. 内心的清静
C. 物质的财富
“月落寒潭斗柄横”中的“斗柄”指什么?
A. 天文学的星象
B. 鸡鸣的声音
C. 河流的流向
诗人通过“黄金七朵莲”想表达的是什么?
A. 财富的积累
B. 修道的成果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玠与李白在夜晚意象的描绘中,都展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王玠通过更为细腻的意象展现道教哲理,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色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