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5:05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边关的年轻男子与他远方的佳人之间的思念与孤独。男子在边关戍守,佳人无法与之相伴。时光荏苒,愁苦让两人的容颜都发生了变化。诗人描写了自己在山中上下的游历,踏草而行,留下古老的足迹。尽管想要采集美丽的花朵,却总是十次出门,十次失望。明月映照着他孤独的心志,寂寞的寒松见证了他的坚持。
当井中的桃花开始绽放时,见到她的身影,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悲伤。人的容颜无法再回到春天,桃花的色彩却愈加浓烈。他放弃了气力,空房里只有一份从容。虽然在缝纫中,心中却有着对远人寄托的期望,但无奈的是,春天的消息无从传递。没有消息的等待反而增添了愁苦,愁绪萦绕在心头。
他希望远方的君子如同那流淌的陇水,清澈无阻,愿意将心事细细编织成青丝线,仿佛纤纤的白玉钩,象征着两人情感的坚韧。即使玉钩不会缺失,青丝也不会断绝,他依然希望能回到过去,解开心中的结。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怀州,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尤以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郊人生的艰难时期,表现了他在边关戍守时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古意》是一首充满思念和孤独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荡子与佳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处处流露着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爱人不在身边的惆怅。每一句都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尤其是“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一句,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在意象的运用上,桃花与白芙蓉的对比,展现了纯洁的心灵与现实的无奈。桃花的开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诗人却因未能与爱人团聚而感到悲伤。最后,诗人以青丝线和白玉钩作结,象征着情感的坚韧与永恒,展现出一种坚守与期盼的情怀。
全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苦涩。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测试:
“荡子守边戍”中的“荡子”指的是:
A. 年轻的战士
B. 老年人
C. 诗人本人
D. 无关人物
诗中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
A. 财富
B. 孤独与思念
C. 春天的气息
D. 战争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表达的情感是:
A. 希望
B. 失望与等候
C. 快乐
D.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