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2:42
赠别崔纯亮
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有碍非遐方,长安大道傍。
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
君心与我怀,离别俱回遑。
譬如浸蘖泉,流苦已日长。
忍泣目易衰,忍忧形易伤。
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
当其失意时,涕泗各沾裳。
古人劝加餐,此餐难自强。
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
况是儿女怨,怨气凌彼苍。
彼苍若有知,白日下清霜。
今朝始惊叹,碧落空茫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苦涩心情。诗中提到即使吃了荠菜的肠子也会感到苦涩,就像强作欢颜的歌声却没有快乐。出门时就有很多障碍,谁说天地是宽广的呢?障碍并不是远方的事情,而是就在长安的大道旁。小人的智慧和谋虑是危险的,就像平地上长出了太行山。镜子破了却依旧不改其光彩,兰花枯萎了却仍然保持香气。此时才知道君子的心,交往时间久了,情谊愈加明显。你的心与我的心,离别时都感到回避。就像浸泡在泉水中的蘖芽,流出的苦涩已经持续了很久。忍住眼泪容易衰老,忍住忧虑容易受伤。项籍(项羽)难道不壮烈?贾谊(贾生)难道不优秀?在失意的时候,泪水浸湿了衣裳。古人劝我多吃一餐,但这一餐却难以让我振作。就像一口饭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十次叹息让人心如刀绞。更何况是儿女的怨恨,怨气弥漫在天空。如果苍天有知,白日之下会结清霜。今天我开始感到震惊,碧落之下空荡荡的。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尝,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忧郁的诗风著称。孟郊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常用直白而尖锐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孟郊送别好友崔纯亮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心情。孟郊生平多次遭遇失意,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赠别崔纯亮》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离别之际,借用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食荠肠亦苦”开篇,立刻引入一种苦涩的情感。荠菜的苦味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尽管努力歌唱,却依然没有欢愉,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伤。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巧妙地通过长安大道、小人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障碍和险恶,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人心的险恶。这种情感在“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中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真正的品格和情感依然闪耀。
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提到项羽和贾谊,通过他们的失意,传递出一种共鸣:在遭遇挫折时,即使泪水湿衣,依然要面对生活的苦涩与无奈。最后一段,诗人以“彼苍若有知,白日下清霜”表明了对命运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悲伤。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痛苦。通过对生活苦涩的感悟,反映出对人性、社会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艰辛。
诗中“食荠肠亦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镜破不改光”中的“光”指的是什么?
“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中的“项籍”和“贾生”分别指的是谁?
在《赠别崔纯亮》中,孟郊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苦楚;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更多展现了豪情与壮志,两者在离别主题上的表达风格各异,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