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哭刘夫子

《哭刘夫子》

时间: 2025-05-02 16:18:33

诗句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8:33

原文展示:

哭刘夫子 于鹄 〔唐代〕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白话文翻译:

最近询问南州的客人,得知刘夫子已经去世多年。 我曾深受其教诲,如今追思却无人可亲。 他的寡妇回到了故乡,书斋也归了四邻。 不知道经历了战乱之后,还有谁会来祭奠他。

注释:

  • 云亡:指人去世。
  • 痛心:极度悲伤。
  • 受业:接受教育或指导。
  • 追服:追思怀念。
  • 孀妇:寡妇。
  • 乡里:故乡。
  • 书斋:书房。
  • 属四邻:归属给邻居。
  • 经乱:经历战乱。
  • 奠祭:祭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于鹄在得知刘夫子去世多年后,表达对其的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中透露出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逝者的无人祭奠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刘夫子的深切怀念和哀悼。诗中“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刘夫子的感激之情和无人可亲的遗憾。后两句“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则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以及对逝者无人祭奠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逝者的怀念,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诗人最近询问南州的客人,得知刘夫子已经去世多年。
  •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诗人曾深受刘夫子的教诲,如今追思却无人可亲,感到极度悲伤。
  •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刘夫子的寡妇回到了故乡,书斋也归了四邻,暗示了刘夫子家庭的变迁。
  •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诗人不知道经历了战乱之后,还有谁会来祭奠刘夫子,表达了对逝者无人祭奠的悲哀。

修辞手法:

  •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疑问和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以及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云亡”: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 “痛心”:象征着深切的悲伤。
  • “孀妇归乡里”:象征着家庭的破碎和变迁。
  • “经乱后”:象征着时代的动荡和生活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亡”指的是什么? A. 云彩消失 B. 人去世 C. 云彩飘动
  2. 诗人为何感到“痛心”? A. 因为战乱 B. 因为失去亲人 C. 因为受业于刘夫子
  3. 诗中“孀妇归乡里”暗示了什么? A. 家庭的团圆 B. 家庭的破碎 C. 家庭的幸福
  4. 诗人为何关心“奠祭有何人”? A. 因为无人祭奠 B. 因为有人祭奠 C. 因为祭奠仪式

答案:1. B 2. C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对国家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于鹄的《哭刘夫子》:都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于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于鹄的诗作。

相关查询

春寒 题三月梅花卷 杂咏 论诗 偶书 上廉访分司官 和葺庐韵 槿菊 偶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啤的词语有哪些 骈肩迭迹 肀字旁的字 十万火速 龙字旁的字 包含伯的词语有哪些 回程 糸字旁的字 包含刀的成语 包含俗的成语 以古为鉴 菜园 转筹 言字旁的字 画蛇添足 同心并力 至字旁的字 鞋油 沾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