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僧入马头山

《送僧入马头山》

时间: 2025-04-27 00:04:16

诗句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

有叟有叟,真隐其中。

无味醍醐,

亦非般若。

白趾碧目,数百潇洒。

苦竹大于杉,

白熊卧如马。

金钟撼壑,布水喷瓦。

芙蓉堂开峰月入,

岳精踏雪立屋下。

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

更有叟,

独往来,与我语。

情无刚强,气透今古。

竹笠援补,

芒鞋藤乳。

北风倒人,干雪不聚,满头霜雪汤雪去。

汤雪去,无人及,空望真气江上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16

诗词名称: 送僧入马头山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
有叟有叟,真隐其中。
无味醍醐,亦非般若。
白趾碧目,数百潇洒。
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
金钟撼壑,布水喷瓦。
芙蓉堂开峰月入,
岳精踏雪立屋下。
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
更有叟,独往来,与我语。
情无刚强,气透今古。
竹笠援补,芒鞋藤乳。
北风倒人,干雪不聚,
满头霜雪汤雪去。
汤雪去,无人及,
空望真气江上立。


白话文翻译:

马头山的宝峰屹立,秀美在寒冷的天空之中。
这里有隐士,真正的隐者生活在其中。
无味的醍醐,也不是般若智慧。
白趾碧眼的动物,数以百计,潇洒自在。
粗壮的竹子比杉树还高,白熊卧着像马一样。
金钟响彻山谷,水流喷洒在瓦片上。
芙蓉堂开,月光照入山峰,
岳精在雪中站立于屋下。
我已懂得攀缘的道理,已经是非常之人。
还有一位隐士,独自来往,与我交谈。
情感没有刚强,气息贯通古今。
竹笠补衣,芒鞋和藤制的饮料。
北风将人吹倒,干雪不易聚集,
满头霜雪随着汤水而去。
汤水流去,无人相伴,
我只能空望真气在江上伫立。


注释:

  • 马头宝峰: 指的是马头山的高峰,象征着隐逸之地。
  • 无味醍醐,亦非般若: 指的是没有味道的醍醐(佛教中比喻智慧的甘露),也不是般若智慧,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
  • 白趾碧目: 描述一种动物,可能是指野生动物的自由自在。
  • 芙蓉堂: 指山中某个地方,象征着优雅和宁静的环境。
  • 真气: 指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状态。

典故解析:

  • 隐士: 在中国文化中,隐士往往代表着一种超脱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般若: 佛教中指的是一种深刻的智慧,识透事物的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隐士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一位僧侣入山修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送僧入马头山》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描绘了马头山的秀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开头两句以“马头宝峰,秀塞寒空”展示了马头山的高耸与秀美,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动物和自然景观,展示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隐喻着隐士的自由与潇洒。

诗中提到的“无味醍醐,亦非般若”,则显示了诗人对智慧的理解,强调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在这个隐逸的地方,真正的智慧并不依赖于世俗的追求。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非常者”的敬佩和向往。

最后几句描绘了北风与雪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寒冷,传达出一种无人与共的寂寞心情,最终回归到对真气的追求。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
    描绘了马头山的高耸与秀丽,营造出清幽的自然景象。

  2. 有叟有叟,真隐其中。
    提到隐者的存在,暗示他们在山中隐居的生活。

  3. 无味醍醐,亦非般若。
    强调真正的智慧并非世俗的东西,而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4. 白趾碧目,数百潇洒。
    描绘生物的自由,象征山中生活的生机。

  5. 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
    强调了自然的丰饶与动物的自在。

  6. 金钟撼壑,布水喷瓦。
    描述自然的声音与水的流动,形成一种动感。

  7. 芙蓉堂开峰月入,岳精踏雪立屋下。
    表达了月光照射下的优雅环境与隐士的存在。

  8. 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
    表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向往。

  9. 更有叟,独往来,与我语。
    描述与隐士的交谈,传达一种亲近感。

  10. 情无刚强,气透今古。
    反映诗人对情感的理解与时间的穿越。

  11. 竹笠援补,芒鞋藤乳。
    体现隐士的生活方式与简朴的生活态度。

  12. 北风倒人,干雪不聚,
    描绘恶劣天气的情景,象征孤独与冷清。

  13. 满头霜雪汤雪去。
    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与变化。

  14. 汤雪去,无人及,
    强调孤独与无伴的情感。

  15. 空望真气江上立。
    最后以“真气”结尾,表达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如“白熊卧如马”,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动物的姿态。
  • 对仗: 诗中有对仗的修辞,例如“芙蓉堂开峰月入,岳精踏雪立屋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自然景观、动物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丰富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与真理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头宝峰: 象征着高洁与隐逸。
  • 醍醐: 代表智慧和内心的宁静。
  • 白熊: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自由。
  • 北风、干雪: 代表孤独与寒冷,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头宝峰”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高山
    B. 湖泊
    C. 城市
    D. 沙漠

  2. 诗人提到的“无味醍醐”是什么意思?
    A. 美味
    B. 深刻的智慧
    C. 一种饮料
    D. 一种食物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寂寞
    B. 快乐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僧入马头山》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贯休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呈现山水的美景与心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集》

相关查询

定风波 定风波 其二 宿州行馆再得艾生书却寄 定风波·长日心边一事无 定风波 其一 再悼伯屏 定风波 定风波 台独猖獗 定风波五首 其四 仿六一把酒花前之作 定风波五首 其一 仿六一把酒花前之作 定风波 其三 再悼伯屏 定风波 泛湖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包含茵的词语有哪些 隆率 閠字旁的字 不知所措 气粗胆壮 前歌后舞 鸿开头的成语 二童一马 新官上任三把火 久而久之 包含醒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引预 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积膘 切促 王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