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牡丹

《牡丹》

时间: 2025-05-07 18:52:08

诗句

天女奇姿云锦囊,故应听法傍禅床。

静中独有维摩觉,触鼻惟闻净戒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2:08

原文展示:

牡丹 张耒 〔宋代〕 天女奇姿云锦囊,故应听法傍禅床。静中独有维摩觉,触鼻惟闻净戒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天女拥有奇异的姿态,如同云锦般绚丽,她应当是在禅床旁聆听佛法。在宁静中,只有维摩诘能够觉察到,她的鼻中只闻到清净戒律的香气。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女:指神话中的仙女,这里比喻牡丹花的美丽。
  • 云锦囊:比喻牡丹花瓣的绚丽多彩。
  • 听法:指聆听佛法。
  • 禅床:指禅修时坐的床。
  • 维摩觉:指维摩诘,佛教中的智者,这里比喻能够深刻理解佛法的人。
  • 净戒香:指清净戒律的香气,比喻高尚的品德。

典故解析:

  • 维摩觉:维摩诘是佛教经典《维摩诘经》中的人物,以其智慧和辩才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隐喻了佛法的高洁和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观赏牡丹时,受到其美丽和宁静的启发,联想到佛法的清净和高尚,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牡丹为载体,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佛法之高洁相结合。首句以“天女奇姿云锦囊”形容牡丹的绚丽,如同天女般的美丽。次句“故应听法傍禅床”则暗示牡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有内在的清净和高洁。后两句“静中独有维摩觉,触鼻惟闻净戒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在的美,通过维摩诘的觉悟和净戒的香气,表达了牡丹所蕴含的佛法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天女奇姿云锦囊”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 次句“故应听法傍禅床”引入了佛法的元素,通过“听法”和“禅床”表达了牡丹的内在美。
  • 后两句“静中独有维摩觉,触鼻惟闻净戒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维摩觉”和“净戒香”强调了牡丹所代表的佛法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女奇姿云锦囊”将牡丹比作天女,形象生动。
  • 拟人:如“故应听法傍禅床”赋予牡丹聆听佛法的特性。
  • 对仗:如“静中独有维摩觉,触鼻惟闻净戒香”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佛法高洁和深邃的赞美,体现了自然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女:象征美丽和高洁。
  • 云锦囊:象征牡丹的绚丽多彩。
  • 禅床:象征佛法的宁静和高洁。
  • 维摩觉:象征智慧和觉悟。
  • 净戒香:象征清净和高尚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天女奇姿云锦囊”比喻的是什么? A. 牡丹的美丽 B. 天女的美丽 C. 云锦的美丽 答案:A

  2. 诗中的“维摩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香气 C. 佛教中的智者 答案:C

  3. 诗中的“净戒香”象征什么? A. 牡丹的香气 B. 清净的品德 C. 佛法的香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牡丹》:同样以牡丹为题材,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 苏轼的《牡丹》:通过牡丹展现了作者的豪放和超脱。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牡丹》与王安石的《牡丹》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牡丹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佛教文化与文学》:探讨佛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诗中的佛教元素。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大连避暑组诗·立志 菩萨蛮八首 其三 晚春 菩萨蛮 独饮南园 菩萨蛮 时光 菩萨蛮 其九 菩萨蛮•京口遣信南归,因题书尾 其一 菩萨蛮 其十 菩萨蛮 其一 嬉春曲,拟飞卿体 菩萨蛮 其七 宿伏城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镬如饴 舌字旁的字 包含陆的成语 抱素怀朴 尺豁头童 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和的成语 鹿字旁的字 硬閟 休戚是同 遗弛 汗青头白 轩开头的成语 周遭 青字旁的字 流芳百世 居货 鳥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