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河梁

《河梁》

时间: 2025-05-11 19:50:19

诗句

五原人走马,昨夜到京师。

绣户新夫妇,河梁生别离。

陇花开不艳,羌笛静犹悲。

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50:19

原文展示:

河梁 黄滔 〔唐代〕 五原人走马,昨夜到京师。绣户新夫妇,河梁生别离。陇花开不艳,羌笛静犹悲。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五原的人骑马赶路,昨晚抵达京城。新婚的夫妇在装饰华丽的房间里,却在河梁上经历了生离死别。陇上的花开得不鲜艳,羌笛的声音虽然静止却依然悲伤。我感到非常惆怅,这位优秀的辅佐者,正庄严地站在凤池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原: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 绣户:装饰华丽的房间。
  • 河梁:桥梁,这里指分别的地方。
  • 陇花:陇上的花,指边疆的花。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常用来表达边疆的哀愁。
  • 惆怅:心情忧郁。
  • 良哉辅:优秀的辅佐者。
  • 锵锵:庄严的声音。
  • 凤池:古代宫廷中的池塘,常用来象征朝廷。

典故解析:

  • 河梁生别离:典故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河梁”,象征着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边疆生活。此诗可能是在描述边疆人士到京城后的所见所感,反映了边疆与京城的对比,以及边疆人士在京城的孤独和惆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黄滔观察到边疆人士到京城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京城的感受和遭遇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原人到达京师的情景,展现了新婚夫妇在河梁上的别离,以及边疆花不开艳和羌笛的悲声,表达了诗人对边疆人士在京城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惆怅。诗中“绣户新夫妇,河梁生别离”一句,既描绘了新婚的喜悦,又突出了别离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陇花开不艳,羌笛静犹悲”则进一步以边疆的自然景物和音乐,加深了边疆人士的孤独和悲伤。最后,诗人以“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结束全诗,表达了对边疆人士的敬佩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原人走马,昨夜到京师:描述五原的人骑马赶路,昨晚抵达京城。
  2. 绣户新夫妇,河梁生别离:新婚的夫妇在装饰华丽的房间里,却在河梁上经历了生离死别。
  3. 陇花开不艳,羌笛静犹悲:陇上的花开得不鲜艳,羌笛的声音虽然静止却依然悲伤。
  4. 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我感到非常惆怅,这位优秀的辅佐者,正庄严地站在凤池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绣户新夫妇”与“河梁生别离”的对比,突出了别离的痛苦。
  • 拟人:“羌笛静犹悲”中的“静犹悲”赋予了羌笛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人士在京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边疆人士的同情和对朝廷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梁:象征离别。
  • 陇花:象征边疆的自然景物。
  • 羌笛:象征边疆的音乐和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河梁”象征什么? A. 桥梁 B. 离别 C. 京城 D. 边疆

  2. “羌笛静犹悲”中的“静犹悲”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最后一句“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惆怅 D. 愤怒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反映了边疆的哀愁和边疆人士的生活状态。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黄滔的《河梁》:前者描绘了壮丽的边疆风光,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边疆人士的孤独和惆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诗歌的背景和详细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震居山访姚氏隐居喜晤苍碧陈山人 题小如山庙 钟馗观鬼斗蟆图 读旧稿蛙吹集一绝 舟中梦觉 钟馗观鬼閗蟆图 晚泊 题岘山 题大洪山 随州沙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久客思归 門字旁的字 直内方外 憨獠 鸟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沉渐刚克 燋烽 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思情 飞念 韦字旁的字 寒蝉僵鸟 月圆花好 几儿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