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40
原文展示: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黄滔 〔唐代〕
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 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 后先无错杂,能否立参差。 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 凡音皆窜迹,至艺始呈奇。 以此论文学,终凭一一窥。
白话文翻译:
现在对齐国的竽进行逐一测试,真伪很容易辨别。 要想让每个声音都不同,必须让每个人都吹奏。 先后顺序没有混杂,能力高低立刻显现。 按顺序单独教授,音调自然各有适宜。 普通的音乐都会留下痕迹,只有真正的技艺才能展现其独特之处。 用这种方法来评价文学作品,最终还是要逐一仔细观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成就。这首诗是他在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省试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严谨和对真才实学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比喻“齐竽”的测试来论述文学作品的评价,强调了真才实学的重要性。在科举考试中,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真正才华的认可和对虚假才能的排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齐竽”的比喻,巧妙地将音乐的测试与文学作品的评价相联系。诗中“真伪不难知”、“能否立参差”等句,直接点明了评价的标准在于真才实学,而非表面的华丽。诗人强调了逐一测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评价,才能发现真正的才华。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音乐,也适用于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体现了诗人对真才实学的推崇和对虚假才能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真才实学的重要性,通过逐一测试来发现真正的才华,反对虚假和表面的华丽。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齐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古代乐器 B. 一种古代文学作品 C. 一种古代绘画 D. 一种古代舞蹈
诗人通过“齐竽”的比喻想要表达什么? A. 音乐的重要性 B. 文学作品的评价 C. 绘画的艺术性 D. 舞蹈的技巧
诗中“真伪不难知”意味着什么? A. 真假很容易辨别 B. 真假很难辨别 C. 真假不重要 D. 真假无所谓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