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

时间: 2025-04-29 13:13:41

诗句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

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

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

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

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

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3:41

原文展示:

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
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
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
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
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
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端公弟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郑端公的地位重要,礼节应当遵循。倘若他在外有任何责任,我对他的私情也不会改变。回想过去曾一起朝列,现在却在遥远的海边分离。清酒尚在对酌,忽然接到迁移的消息。难道仅是咫尺之地的相隔,便使我对他的思念绵绵不绝?应该从今往后开始,回去拜见云台前的神灵。

注释:

字词注释:

  • 宪臣:指统治者或有权势的人,此处指郑端公。
  • 内兄:指妻子的兄弟,表示亲近的关系。
  • 公程:指公事的安排或责任。
  • 清觞:清酒的酒杯,表示饮酒的场景。
  • 天书:指天上神灵的旨意或命令。
  •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 云台: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典故解析:

  • 朝列:指在朝廷中与他人一起朝见君主的场合,体现了曾经的荣耀与现在的落寞。
  • 海壖:海边的孤独感,暗示了离别的悲伤。
  • 云台前:古代文人常以此地作为向神灵祈求的地方,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情感真挚,语言清新。他在官场上经历了多次起伏,深知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韦应物在常州时期,正值郑端公弟迁居常州,诗人以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和祝福,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郑端公弟之间深厚的友情。开头两句,诗人以郑端公的身份和地位为引子,表明自己对他的尊敬和对礼节的重视。接着,诗人回忆过去一起在朝廷的日子,这种对比衬托出如今的距离与孤独。清酒对酌的场景,既是送别的仪式,也是对友情的珍惜。转折处“天书忽告迁”,突然的迁移消息,带来了一种意外的悲伤,表现了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最后两句,诗人强调了即使咫尺相隔,思念依旧绵绵。通过“归拜云台前”的祈愿,表达了对友情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瞻宪臣重:在这个时刻,我仰望着地位显赫的郑端公。
  2. 礼为内兄全:因他是我的内兄,我对他的礼节应当尽全力。
  3. 公程傥见责:假如他在外有责任需要承担。
  4. 私爱信不愆:我对他的私情依然不会改变。
  5. 况昔陪朝列:更何况我们曾经一起朝见君主。
  6. 今兹俱海壖:如今却在海边相隔。
  7. 清觞方对酌:清酒尚在对酌之中。
  8. 天书忽告迁:忽然接到迁移的消息。
  9. 岂徒咫尺地:难道只是咫尺之地的相隔。
  10. 使我心思绵:便让我对此思念绵绵不绝。
  11. 应当自此始:应该从今往后开始。
  12. 归拜云台前:回去拜见云台前的神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体现了结构的对称美。
  • 比喻:用“天书”比喻命运的无常,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 反问:通过“岂徒咫尺地”表达悔恨和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与郑端公弟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人通过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的感慨,体现出对友情的珍重和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宪臣:代表权力与尊重,象征社会地位。
  • 清觞:象征友情的酒宴,体现人际关系的亲密。
  • 海壖:象征离别的孤独,体现空间的遥远与心灵的距离。
  • 云台:象征着希望与祝福,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宪臣”是指什么? A. 普通人
    B. 有权势的人
    C. 农民
    D. 学者

  2. “清觞方对酌”中“清觞”指的是什么? A. 清酒的杯子
    B. 书信
    C. 神仙的酒
    D. 饮食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风光
    C. 爱情
    D. 战争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也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而韦应物则强调了对过去的怀念与依依不舍。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简史》
  • 《诗词鉴赏与解读》

相关查询

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岁日作 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校书工于翰墨)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新年作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 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 送史判官奏事之灵武,兼寄巴西亲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不聊生 麻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度己以绳 无知妄说 迷魂夺魄 白字旁的字 十八层地狱 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妍洁 秃宝盖的字 水性杨花 山字旁的字 包含辖的词语有哪些 暖霭 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浙菜 瞪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