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卢陟

《寄卢陟》

时间: 2025-04-30 21:36:18

诗句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18

诗词名称: 寄卢陟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白话文翻译:

柳树的叶子洒落在寒冷的水塘上,清晨的霜冻凝结在高高的楼阁上。
经过多日的流连,别离之后只剩下寂寞。

注释:

  • 柳叶:柳树的叶子,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寒塘:寒冷的水塘,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晓霜:清晨的霜,表示天气寒冷,给人凄凉的感觉。
  • 高阁:高高的楼阁,象征着高处的孤独。
  • 累日:多日,表示时间的漫长。
  • 流连:留恋,不舍得离开。
  • 寂寞:孤独和空虚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典故,但“柳”字在古诗中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柳树的柔美与离愁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情感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寄卢陟》的创作可能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有关,表达了在寒冷的季节中,面对周遭环境的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诗歌鉴赏:

《寄卢陟》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初冬时节的寒冷景象,诗中通过柳叶、寒塘、晓霜、高阁等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似乎让人感受到冬季的寒意与凋零。柳叶和霜的结合,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与离别、思念情感的映照。接下来的“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流连的日子充满了对相聚时光的怀念,而离别后的寂寞感愈发显得沉重。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化了人际情感的共鸣,展现了韦应物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叶遍寒塘:柳树的叶子漂浮在寒冷的水塘上,暗示着秋冬交替时的凋零和离别的氛围。
  2. 晓霜凝高阁:清晨的霜冻凝结在高阁上,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象征着高处的孤独。
  3. 累日此流连: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流连的怀念,暗示着与友人相聚的美好回忆。
  4. 别来成寂寞:离别后只剩下寂寞,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柳叶和霜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情感的隐喻。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柳、霜、高阁等意象既营造出自然景色,也传达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冬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离别时的无奈与情感的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叶:象征离别与柔情。
  • 寒塘:暗示寒冷和孤独。
  • 晓霜:代表清晨的寒意与凋零。
  • 高阁:高处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叶遍寒塘”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凄凉的冬天
    C. 盛夏的繁茂
    D. 秋天的丰收

  2.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A. 愤怒
    B. 喜悦
    C. 惆怅与思念
    D. 绝望

  3. “晓霜凝高阁”中,“高阁”象征: A. 繁华
    B. 孤独与疏离
    C. 温暖的家
    D. 坚韧不拔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寄卢陟》均表达了思乡与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寄卢陟》则是对友人的思念。
  • 《秋夕》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情感基调与《寄卢陟》相似,均展现了人在自然景象中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怀归 海棠 鬼灯檠花 端居 得女 春雪 春题 白发 题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 忆旧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沉重寡言 休兵罢战 愁山闷海 老尽 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生字旁的字 谓予不信 示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铁杠 闾葵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丝脉 包含髀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