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6:55
原文展示:
凭高散幽策,绿草满春坡。楚野无林木,湘山似水波。客怀随地改,诗思出门多。尚有溪西寺,斜阳未得过。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处,我散发出幽深的思绪,春日的山坡上长满了绿草。楚地的原野上没有林木,湘山的轮廓像水波一样起伏。旅人的情怀随着地点的改变而变化,出门在外,诗思更加丰富。还有那溪西的寺庙,斜阳还未曾照过。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楚地和湘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旅途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玑在游历楚地和湘山时,站在高处俯瞰四周景色,感受到自然的美和旅途的变迁,从而激发了他的诗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站在高处的视角,描绘了春日山坡的绿草、楚野的无林木和湘山的起伏,通过这些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旅途的思考。诗中的“客怀随地改”一句,反映了旅人情怀随着地点的改变而变化,而“诗思出门多”则表达了出门在外,诗思更加丰富的情感。最后提到的“溪西寺”和“斜阳未得过”,则增添了一丝遗憾和期待,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旅途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旅途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楚野无林木”反映了什么? A. 楚地的地理特征 B. 楚地的气候特征 C. 楚地的文化特征 D. 楚地的历史特征
诗中的“湘山似水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客怀随地改”表达了什么? A. 旅人的情怀不变 B. 旅人的情怀随着地点的改变而变化 C. 旅人的情怀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D. 旅人的情怀随着心情的改变而变化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