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0:13
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
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
身行江海滨,梦绕嵩少麓。
马何预得失,鵩何了淹速。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绿。
胡为古驿中,坐听风吟木。
既非还吴张,亦异赴洛陆。
两公茂名实,自是宜鼎轴。
发发不可迟,帝言频郁穆。
在外久居的人总是忘不了回家,如同头上的污垢总想洗净。
我在江海边走,梦中却绕着嵩山和少华山。
马匹的得失又怎么能预知,鸱鸟又如何能够迅速飞起?
匣子里装着三尺的水,瘴气雨后新绿生长。
为何在这古老的驿道中,坐着听风吟唱在树木间?
这既不是返回吴国和张国,也不同于前往洛阳和陆地。
两位公子以丰厚名望,自然应该掌握大权。
时机不可延误,帝王的命令频频而来。
作者介绍:陈与义(约1090-1130年),字仲明,号石山,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未来的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思乡之情与日常生活的细节紧密结合,既表现出久居他乡的孤独,又隐含着对归家的渴望。接下来的“身行江海滨,梦绕嵩少麓”,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马何预得失,鵩何了淹速”表达了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感叹,暗示人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接下来的“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绿”则通过水的意象,象征着故乡的滋养与生命的希望,传达出一种生命力的复苏感。
最后几句则转向更为深远的思考,揭示出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强调时机的把握与历史的进程。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历史大势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乡、命运与历史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头垢思沐”比喻什么?
“马何预得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匣中三尺水”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陈与义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思乡之情,但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