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6:13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 许浑〔唐代〕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
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
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这首诗描绘了晨间从竹林小径走到龙兴寺的情景。佛寺通向南边的小路,僧人的住处依靠在北坡上。藤蔓的阴影让晚上的竹林显得迷离,湿滑的苔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我因病而怀念春天前的离别,闲适的时光适合在雨后游览。石头横卧,远处传来水流声,树林稀疏,可以看见更多的山峦。想要结成三天的社团,但初降的魔障却让我困扰。毒龙藏有洞穴,灵鹤已无栖息之处。行旅如浮萍般无根,故乡的美好因薜萝而失去。若能学会禅心,便不需要鲁阳的武器了。
许浑,唐代诗人,字子游,号云鹤,生于陇西(今甘肃省),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及佛教思想,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时期,许浑在晨间漫步于竹林小径,前往龙兴寺,受到自然景色与宗教氛围的影响,抒发内心的思绪与感悟。
这首诗以悠然自得的笔调描绘了许浑从竹林小径走向龙兴寺的情景,展现了一个清晨的宁静与幽雅。诗的前半部分充满了自然景色的描写,透过藤蔓的阴影,湿滑的苔藓,诗人勾勒出了一个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环境。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化。
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思索与反省,诗人用“病忆春前别”表达了因病而生的怀念,似乎在对往昔的美好时光感到惋惜。接下来的“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中友谊与困扰的思考,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心的挣扎。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细腻,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绘与个人内心的深刻反思,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和谐,展现了许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佛教哲理的思考与理解。
诗中提到的“藤阴”指的是什么?
“欲结三天社”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毒龙”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