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5
酬韩庶子
张籍〔唐代〕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在西街的幽静处,正好适合懒散的生活。
我独自远行寻寺,借书常常送得很迟。
家境贫寒,做事不易,身体有病,闲暇时光多。
寂寞的人,谁来关心?只应该是你自己知道。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孤独和贫困的情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自省。
作者介绍: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因贫穷而不得志,作品多反映生活艰辛和内心孤独。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张籍生活比较艰难的时期,反映了他在贫困与病痛中坚持追求学问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感受。
《酬韩庶子》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无奈。首联以“西街幽僻处”开篇,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这种幽静正契合诗人内心的懒散与无所事事的状态。接下来的“寻寺独行远”,不仅表现了他在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经历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渴求和对更高理想的追求。
中间两句“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则直接表明了诗人生存的艰辛。他的家境贫困,生活中事事艰难,加之身体的病痛,使得他倍感无奈。最后的“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感慨,表明在这样孤独的生活中,外人无法理解他的苦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心情。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唐代士人特有的情感特征。张籍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孤独感,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展示了他在孤独与贫困中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与自省。
诗词测试:
诗中“家贫无易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生活的艰辛
B. 家庭的富裕
C. 朋友的关心
“寂寞谁相问”中的“寂寞”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热闹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
A. 夸张
B. 描绘环境
C. 叙述故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