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1:36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象鼎格仍高,其中不烹饪。
唯将煮浊醪,用以资酣饮。
偏宜旋樵火,稍近余酲枕。
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
这口大鼎仍然高高在上,却没有用来烹饪。
只是将浑浊的酒煮热,以便酣畅地饮用。
特别适合在柴火翻滚的时刻,微微靠近我醉卧的床榻。
如果能够有琴棋书画相伴,那我就可以悠闲地品味这份乐趣。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古代饮酒文化的反映,诗中的“酒”象征着闲适的生活和雅致的情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饮酒与艺术相结合的追求。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梦得,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酒兴,常以自我为中心,透露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皮日休在闲暇时刻,或是在饮酒作乐之际,表现了他对饮酒、闲适生活的热爱。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风气。
这首《酒枪》不仅仅是一首饮酒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表达。诗人在高高的鼎旁,不是烹饪美食,而是用来煮酒,这种反差显示了他对传统的超越与对酒的热爱。饮酒在古代往往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诗中有一种闲适的气息。诗人偏爱在柴火翻滚的背景下,享受酒醉的状态,似乎是在向世俗的纷扰告别,寻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提到的“伴琴书”,更是将饮酒与文人雅趣结合,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的乐趣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饮酒与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内心快乐的追求。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品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象鼎”主要用来做什么?
诗人希望在饮酒时有怎样的伴随?
“余酲枕”中的“酲”是什么意思?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